当前位置:学校频道 -- 梁徐小学
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2023年秋学期工作计划
sqj
2023-09-13 15:31:12


 

一、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围绕“教育立区”战略,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认真落实区教育局局长申海峰《君子有“九思”,校长有“九问”,以高质量管理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讲话精神,聚焦“九思九问”强管理  赋能“求真教育”促发展,全面推进“抓重点、疏堵点、破难点、创亮点”管理策略,为姜堰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重点目标:

聚焦求真本质,实现文化与课程的和谐统一;

聚焦精细管理,实现制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聚焦幸福成长,实现外因与内驱的和谐统一;

聚焦质量提升,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和谐统一;

聚焦品牌建设,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三、主要工作

1.“一以贯之”抓教师队伍建设。

1)重视思想学习教育,建树良好师德形象。严格执行每周政治学习制度,持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以及《泰州市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行动方案》,举行师德师风承诺活动;加大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为的治理力度,严肃查处教师体罚学生、索请索礼、以教谋私等各种师德失范问题;深入开展教“百校千师万生”大走访活动;加大治理“五不一低”力度,确保教师规范从教,廉洁从教,学校风清气正。

2)催化教师专业发展,练就精湛教学本领。根据区人民政府督导室督导反馈意见,全面了解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合理搭配学科教师;继续开展“青蓝结对”工程,做好“传、帮、带”工作,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加快教师梯队建设,重点打造科创等微型团队。持续加大“走出去”和“请进来”学习培训力度,通过聚焦课堂、深化研究、团队协作、共生共融,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课堂渐展“底气”、科研书写“灵气”、教研呈现“生气”,成为学校“生态质量提高、内涵发展加速”的主力军。

2.“一心同功”抓生态质量攀升。

1)严格常规教学管理,优化质量提升措施。在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的指导下,按照“备课求新、上课求实、作业求精、辅导求勤、评价求活”的总体要求,凸显“研究双减、常规巡课、督查点评、专业研修、综合奖励”二十字方针,抓实创新管理,赋能质量提高。尤其在构建良好教育教学生态方面,抓实“目标要立足在课标上、能力要体现在课堂上、反思要凸显在研讨上、评价要强化在差异上、合作要聚力在沟通上”精准措施。通过“细化具体工作职责、催化有效课堂教学、优化作业常规管理、强化课后社团活动”等四化措施,确保“双减”措施落细落实。同时,以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新的评价方式为靶向,优化质量监测手段和方法,定期对相关学科进行质量监测,考查既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质量攀升活力。按照教研部相关文件要求,凸显“课均论英雄”改革这一主线,利用集体备课平台、学科主题论坛,分学科举行教学改革系列活动,畅谈读书体会、共研教学实践、探寻弱项短板,并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到校“诊断把脉”“传经送宝”,保证主题论坛的高品位和真效果。大力实施“呈现真情境、提出真问题、激活真兴趣、合作真探究、展示真交流、总结真评价”教学主张,精心打造“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资深教师示范课”“岗位练兵阵地,根据相关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给每位教师打好等级,记入教学业务档案,成为推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3.“一心一意”主题德育效果。

1)实施系列品格养成,厚植学生道德基因。坚持以素质教育“5+2”工程主题德育行动为抓手,深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强化“十好”(走好路、行好礼、吃好饭、上好课、扫好地、读好书、写好字、乘好车、做好操、学好艺)养成教育,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促进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开展系列寻访活动,厚植学生报国之情。组织优秀学生干部走进我校杰出校友中科院院士杨元喜、陆夕云、曹福亮老家,通过采访杰出校友的家人,了解院士的励志成长、奋发成才、立志报国的精彩历程。组织少科院成员代表走进双登公司、泰州市天力铁芯制造有限公司、太平洋精锻公司等、泰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等科创企业,了解企业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将科创种子植根于学生心灵。

   4.“一如既往”抓教育科研品位

1)倡导教师行动反思,不断丰富教育智慧。借助专家力量、团队协作、骨干引领、搭建平台等方式,鼓励教师全力深耕乐学好课堂,全面实施教学研一体化,积极参加清涟文学社活动,灵活多样、富有成效地开展行动反思活动,及时撰写好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高质量申报规划、教研、学会课题,推进好在研市级课题研究,增强课题研究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同时,整合教导处和教科室的融通功能,放大教研、教学的研究统整,让基于问题、基于实践、注重质量的“草根式研究”成为“新常态”,丰富教师的问题意识、探究态度、方法素养、思维品质、工作质量等教育智慧。

2)倾力推进新教育实验,润泽师生精神向度。按照教科部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双减”与新教育实验的实践研究,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抓实“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十大行动,积极参加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开放活动、研讨交流、教育叙事评选和新教育年度人物、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评比活动,充分展示我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新成绩,真正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5.“一鼓作气”抓科技教育品牌。

1)注重团队专业发展,提质科技社团活动。聚焦泰州市青少年创新市长奖申报,发挥顾玲晖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建立科技辅导员月度例会学习研讨制度,邀请泰州市科技教育专家到校指导,派出多人次参加省科技辅导员培训。谋划确定符合学生科技素养实际的社团,依托少年科学院,强化智能机器人、电子百拼、3D模型搭建、仿生机器人、无人飞机、小发明小创造等项科技社团训练,形成以兴趣为基点、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索为方式、以创造为活力的科技创新项目的辅导模式。

2)建强科技课程基地,聚力实施创新项目。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教育立区”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项目推进的力度,建强“多乐科技小农夫、多趣科技小玩家、多彩科技小创客”特色课程基地。在新科学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聚集科技教育资源,致力变革学习方式,深度构建易实施、可推广的科技教育特色课程,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6.“一板一眼”抓校园安全监管。 

1)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规范安全日常教育。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校安全岗位工作指南》等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校长是校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校长室与级部校长、行政值班人员、保安人员、食堂负责人、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安全责任细化分解、具体落实到人。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学校大门处做到“严防死守”,规范值班人员岗位职责。利用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升国旗、队会、黑板报、橱窗宣传栏读对学生进行安全系列教育,借助QQ群、微信群对家长进行卫生安全工作提示和宣传,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安全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排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到位,保证隐患消除在第一时间,按计划进行火灾应急疏散演练、防震救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和举行“反恐防爆”紧急疏散演练。

2)重视生命健康教育,夯实管理过程根基。召开一次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组织学习《开学前后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工作提示》,布置落实开学前重点工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责任联保机制,班主任在班委中设立心育委员和观察员,全面了解并动态掌握学生身心状况,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翻阅了解每一名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提醒函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一次全覆盖沟通联系。召开一次五、六年级家长会,组织家长收看区教育局下发的家长培训视频;印发《2023年秋学期开学前致全省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疏导和关心关爱。报到当天所有班级组织召开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科学安排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做好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准备,进一步建立健全“一生一档”,“重点学生”落实“一生一案”要求。班主任、心理老师第一天、第一时间对重点关爱学生谈心谈话、留心观察,评估其心理状态。完善校长接待日制度,公开家校沟通邮箱、电话,校园内专门设置防欺凌信箱,学校门户网站公布防欺凌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

7.“一丝不苟”抓党的建设工作。

1)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构建系统学习机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主题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理论运用,细化推进措施,突出体现主题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注重统筹结合,丰富教育形式,切实增强主题教育感召力、吸引力。

2)加强党建日常管理,激发创新发展动能。进一步压实党支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讲座论坛、社团活动、宣传发布、课堂教学等管理。持续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深化“纪检委员活动日”制度,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聚焦破解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强化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创设“书记项目”“委员项目”“党员项目”。加强工会、团支部、妇工委等群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好教职工合法权益,关心关爱教职工工作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教职工业余生活,进一步提振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发布:心灵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