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平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温和,相当惹人喜爱。本以为他是位谦谦小公子,直至无意间撞见小木气势汹汹地跟同学打架,那一瞬间强烈的视觉冲击颠覆了他在我心中乖巧可人的形象。学生安全问题是底线,也是红线,老师每天苦口婆心地在班上进行安全教育,结果连一向让人放心的小木也对同学拳脚相向,我心中的失望和震怒不言而喻,当即严厉喝止了他们的打斗行为。

“你为什么打人!老师有没有说过不能随便打同学!”

面对我的疾言厉色,小木捏紧拳头,神情恍惚,缄口不言。表面平静下,敌意潜滋暗长。

接连数日,小木同学的打架行为屡禁不止,这样的反常现象引起了我的重视。显然仅靠简单粗暴地纠正错误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我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倾听以便真正为他提供帮助。

于是我尝试着将对待小木的心境从紧张的战争状态调整为相对平和,摒弃原先高之一等的批判态度,把他看作一个真正的平等的人来就事论事时,明显察觉到小木在一点点放下戒备,最终愿意敞开心扉,我们不再处于敌对的内心状态。

闲聊过程中,小木鼓起勇气告诉我最近发生的一件糗事。原来,这些被选定的目标都是曾经组团对他进行恶作剧的同学。这些同学违背了小木的意愿,强行将之推入女厕。揪出小木行为反常的诱因后,我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心理层面的创伤往往比身体裂口更难愈合。我趁机告诉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们,只有参与双方都喜欢玩的“游戏”才是有趣的游戏!小木的心结得以解开,不再打架,放学前还经常积极地拿起扫把认真打扫班级卫生,整个人又迸发出强烈的热情和生命力。

“当我们内心处于冲突状态时,就不能够看清形势,无法充分考虑到其他人的立场从而解决难题,结果对别人反而采取了伤害的行为。”有时可能我们做一件事的初衷是好的,立场也是对的,但对待他人的方式上却是不恰当的。若我们以对立的心态去否定或斥责他人言行,就不能奢求他人给予理解和合作。因此即使调整内心状态,回归平和才是化解冲突的正确方法。

对比萨拉丁和早期“十字军”对耶路撒冷的两种占领方式,不难发现,“十字军”是以一种战争的心态,像野蛮人一样疯狂杀戮,将手下败将当作可供驱使的物件。而埃及史上的民族英雄萨拉丁却能以平和的心境,尊重敌人的人性,正视并善待他们的情绪情感,因此在敌对的世界中萨拉丁也被称为拥有真正骑士精神的高尚的人。

我们在对待亲朋好友或陌生人时,要么是以平和的心境把对方当作同等的独立个体,像萨拉丁一样仁慈;要么会以战争的心境把对方看成毫无价值的物件,陷入敌对或冲突状态。平和的内心有助于我们理智地解决问题,而冲突状态下的人们往往容易是非不分。

人际交往中,冲突在所难免。

“老师,他打我。他刚刚......”小甲一声尖叫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

“不对,是他先揪我的帽子,还骂我。”王小小不满地插话道。

王小小惯性调皮捣蛋,听到关于他的告状,大家已形成思维定势,下意识认为小甲是单纯的受害者,继而揪着率先动手一方的过失不放。

多方详细询问调查后我才得知,这二人素来水火不容。这次其实是小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主动去招惹王小小。小甲自以为揪帽子这一举动只是在跟王小小开玩笑,而王小小认定自己被挑衅了,于是展开反击。小甲遭受攻击,又感觉被冒犯,就这样在双方共同作用下,两人间的矛盾不断延续和升级。

我发现由于讨厌王小小而总去主动招惹他的小朋友不止一个,这类主动招惹引起的矛盾更倾向于“共谋”,即一种当事双方都主动招惹他们所讨厌、反感的事情的冲突。《化解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提到“人际和内心的暴力会主导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我们所工作的组织、所生活的国家的命运。”我们经常会对他人的言行不满,不由自主做出激怒对方的举止。这样一种充满敌对的内心状态不仅影响着自己看待他人的方式,还会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冲突。起初,一些国家政府将中国妖魔化,造谣新冠病毒是“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拉拢其他国家加入己方阵营,结成病态意识的联盟,试图蔓延冲突。而中国站在全球疫情防控最前沿,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化解恶意冲突,不仅筑起了全国人民同心抗疫的钢铁长城,还不计前嫌向最需要援助的国家慷慨伸出援手,有力维护了全球治理的安全与稳定。

内心平和是有助于事情变好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时常警醒自己,回归平和的心态——一种强大有力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