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辑空间 -- 全国融合信息化教改实验区-姜堰
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2022-03-10 09:11:00
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王东  

与传统的“教师布置学生做,学生不考虑也不允许考虑为什么做”的书面式家庭作业相比,体验式作业一端连着课堂的认知与探究,一端连着生活的运用与实践,让学生在亲历的实践过程中再现、建构知识,对激活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有着特有的优势。

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以课堂学习为基础,以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素质。

一、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创设了学生自主建构的空间,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兴趣、爱好和特长。

1.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科学课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相当一部分是间接经验。要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获得相应的直接经验,并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能力。体验式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任务和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它以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为基础,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2.突出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

体验式作业更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知识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打好基础;学生完成体验式作业时,教师、家长处于辅导地位,学生处于活动中心。体验式作业题型多样,内容形式丰富,给学生自我选择的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选择活动伙伴,充分发展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创造的能力。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又将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

3. 延展课堂探究学习的时空。

科学课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要求,难以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式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有充足的、自由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将书本上的知识活用于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宽了教材范围,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与科技成果,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志趣,为学生自由自在的“搞科学”提供了可能。

4. 落实科学学习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教材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体验式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实践,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5. 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

体验式作业能借助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力量进行科学的综合学习。学生可以邀请科学老师、家长、本地的科技专家甚至是科学家,一起参与到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来。老师、家长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辅导服务。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体验式作业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作业,开展观察、阅读、调查、小制作、小设计、饲养、种植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习什么、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与谁合作,学生都有主动权、选择权、决定权。

2.可操作性原则。

体验式作业要让学生在课外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但不能难度过大、要求过高,要充分考虑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以及本地区实际情况,避免因盲目设计而导致学生作业无法完成。

3.探究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几乎任何完全陌生的材料都会使观察者产生一种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欲望,想看一看它到底能做什么,这是科学探索的开始。[2]体验式作业,就是给学生一次探索未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疑问,活动过程充满探究性。在充满未知的作业过程中,学生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其完成的一个实验、制作的一件作品、取得的一项数据、得到的一个结论、写出的一篇小论文等,都是对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一次再发现的过程,是课堂探究的自然延伸。

4.综合性原则。

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用综合的方式出现。首先,作业往往不是单靠科学学科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完成,而是涉及多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其次,作业设计的目标还包括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精神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第三,体验式作业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合作分享。

5.安全性原则。

体验式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活动的地点、实验的材料、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是否有安全隐患,做到防患未然。

三、基本形式

1.科学阅读作业。

科学阅读作业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社会调查、音像资料等途径广泛阅读,收集资料,并适当记录,进而巩固并深化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其对扩展儿童视野、发展儿童科学志趣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阅读作业要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表达、交流、碰撞,要与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学生阅读之后要记下读书心得,制作科技小报,进行科学幻想绘画,撰写科学小论文。教学《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新能源及其作用的资料,制作电子小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后,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布置他们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制作读书卡片,写下阅读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热爱探索的精神。

2.科学观察作业。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基础,也是孩子们亲历科学过程的必经之路。科学观察作业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工具,在自然条件下,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感性认识。

科学观察作业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感官观察向借助工具观察、静止的观察向动态的观察、外部观察向内部观察、局部的细节观察向整体特征观察、短周期观察向长周期观察进展,学会比较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与不同,找到因素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科学观察作业的观察目的要明确,一次观察只针对一个科学问题;观察方法要具体,要与思维活动结合,并配合记录与描述。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后,教师发现学生对蜗牛十分感兴趣,下课了仍爱不释手,布置孩子们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回家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成长过程,写好观察日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学完《关心天气》单元后,布置学生自制雨量器、风向标,再借助校内的百叶箱,建立小气象观察站,每天观察记录并公布天气情况,加深对本地区气候特点的了解。

3.科学制作作业。

科学制作作业是指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或废旧物品,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的作业。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对教材中安排的科学制作,学生往往只能完成作品的设计或半成品。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布置学生利用课外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作品制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加工改进、创造发明。

科学制作作业要紧密结合教学,注意学生的基础、辅导老师的水平、制作材料的简便易取等,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讲究可操作性。教学《简单电路》后,让学生做一个小台灯。教学《照镜子》后,让学生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教学《能源》一课后,教师布置学生课后进一步改进课本上介绍的太阳能灶、小水轮的制作方法,制造出更富创意的再生能源装置;还可以让学生先设计一个风能工作方案,制作风能模型装置,加深对利用再生性能源的体验。

4.实验探究作业。

实验探究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学习内容及学生探究水平,布置一些让学生自行设计并自主操作的“做中学”活动,让他们去发现结论,巩固知识,同时获得研究方法,体验科学精神。学生对动手做科学十分感兴趣。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发现也常令他们兴奋与惊奇。但受课堂时空、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常常感到意犹未尽;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没有亲自操作,总感到心动手痒。实验探究作业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空气中有什么》后,学生知道了二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做“葡萄干跳舞”的实验,在杯子里装半杯自来水,把葡萄干放到水里。然后,把一勺小苏打放到水里,再加两大勺醋,会观察到葡萄干先是飘到水的顶部,然后沉下去,好像跳舞一样。最后让学生和父母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教学《生物与环境》后,让学生探究菠菜种在什么土壤中长得好?菠菜有害虫吗?菠菜周围有蜗牛吗?学生感到科学作业充满了挑战和神奇,会能动地去开展探究,完成作业。

5.科学考察作业。

科学考察作业是一种让学生走向生活,从参观、调查者的角度考察现场情景,亲身体验,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自己联系的很好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会加深对科学课堂上所形成认识的体验,还会对实践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改变对某些事情的认识以及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热爱家乡,关心科技新发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校园里的植物》一课后,布置孩子们给校园里的每一种植物挂上“身份证”,注明名称、种别和生长特点。教学《生命离不开水后》后,让学生调查身边的水资源情况,了解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写出考察报告,加深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认识与体验。

6.科学饲养与种植作业。

饲养和种植都是小学生乐于从事但又不容易坚持的科学活动。科学饲养、种植作业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当地生产实际,让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乐趣方面的发展。学生获得对饲养、栽培的动植物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训练了观察品质,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获得了收获的喜悦,并初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工作和研究的。

教学完《骨骼和肌肉》后,布置学生思考没有骨骼的动物是怎样移动的?让学生自己饲养一个小动物,画出它的外形,开展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描述。学习《养蚕》这个单元,布置学生每人养十个蚕。孩子们把蚕养活了,蚕吐丝了,结茧了,再让孩子们一起去卖蚕茧。孩子们会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教学《果实和种子》后,教师布置学生种植一棵植物,开始一次长周期的种植活动,观察并记录植物的一生,记好观察日记,最后将观察日记与同班同学交流。

四、评价激励

相对于传统作业,体验式作业不能再以标准答案判断对错。教师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对每一次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与反馈,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让学生感到作业不再是负担,乐于完成作业。 

1. 体验式作业的呈现形式

 “成长档案袋”是体验式作业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过程性档案袋、目标型档案袋、展示型档案袋、评估型档案袋”。其中与过程性评价相对应、较好的一种作业形式是“过程性档案袋”。“过程性档案袋”即学生和老师一起,记录活动过程,积累活动作品以及描述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成长轨迹,反映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当学生和老师把完成作业的每个步骤及其成果都保留下来了,就形成了“过程性档案袋”。简单地说,就是活动一步,记录一步,收集一步,整理一步。

2. 过程性档案袋的内容   

学生对自己每次完成的作业有充分的自主权。每次作业时,档案袋中放什么、放多少,学生自由决定。但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提交能反映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形成兴趣、态度和掌握方法等方面的材料和证据,放入“过程性档案袋”中,包括科学阅读笔记、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幻想绘画、科学小论文、实验报告、科技小报等,还包括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以及研究反思。如教学《建桥梁》一课后,布置学生的体验式作业为“研究千姿百态的桥”。学生可以收集如下材料以供评价:学生个人或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设计桥梁的结实程度的比较实验报告;收集的活动过程资料,包括网上下载的桥的历史知识、收集的桥梁之最资料、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桥梁作品等;活动中的收获与反思;家长、老师、同伴的评价意见等。

3. 评价的注意点

(1)及时评价

教师要尽量通过多种形式,如在教室开辟一角建立“科学园”、课前5分钟检查、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及时反馈展示学生的科学幻想绘画、科学小论文、科技电子小报、实验探究报告等过程性的作业成果,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按时完成作业。

(2)多元评价

结合学校开展的科技节、“金钥匙”竞赛等每年举行的常规活动,将学生的作业列入活动的内容之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向全校同学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成果答辨,组织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思辨,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水平。

(3)重在激励

评价不是强调作业的对与错,目的是激励学生,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体验式作业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次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星级积分,给完成及时、效果好的孩子或小组累积科学小星星、科学徽章等,按累积数量推选每月的科技之星,增加他们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教师精心地设计,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能唤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植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布: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