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一次,在区域活动观摩时,我在观察益智区幼儿的游戏水平,当时我待的是一个小班,我看到小朋友面前放了一个正方形的鸡蛋托,蛋托凸起的小正方形上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小正方形中间镂空,幼儿正抓着一把彩色的吸管,把吸管颜色与正方形相同的插入小正方形孔中,如此反复了一会,孩子趴在桌上看着旁边玩拼图的小朋友,开始讲话。我问当班老师:“请问,这个吸管玩的是什么游戏?”他说:“颜色配对的游戏。”我问道:“那还有别的玩法吗?”那位老师沉默了。我说:“那不妨可以问一问孩子,还可以怎么玩呢?”我弯下腰,轻轻问小朋友:“小朋友,你能帮老师想一想,这个吸管还可以怎么玩呢?”小朋友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可以用它来数数。”我说:“真是个好主意呢!你能玩玩看吗?”小朋友把吸管散在桌上,开始一根一根地点数:“一、二、三、四......这时,另一个在玩吸管的小女孩看见了说:“我会用不同颜色的吸管来排序,像这样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一个......”我当时不禁赞叹:“你玩的可真棒!下次你也可以教别的小朋友这么玩,好吗?”小朋友开心地点点头,迫不及待地跟旁边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了。

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我们老师不能因为区域设计限制孩子们的玩法,只要大胆放手,孩子们就能玩出自己的风采,教师也能更好地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把区角游戏建设的更完善。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班级环境、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的快乐,也能让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变得可视化,便于我们老师更好地创设游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