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动物朋友》习作课教学里,周老师带领学生根据不同情境,从猫的不同方面展开,打开了习作素材的大门。这是一节精心设计的习作课,真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落实了习作指导。

一、注重情境贯穿,强调生活体验

这节课上,周老师自始至终进行了很好的情境创设,将看似不相关的几种情境整合起来。塑造了“天天”这样一个人物,并依次围绕天天不同时期遇到的难题展开话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三个难题便是三个情境,告诉了学生写作的需要是什么,为了满足这个需要,重点要介绍动物朋友的哪些内容。

第一个难题是心爱的猫咪走丢了,需要同学们帮忙寻找。从贴出的第一份寻猫启事出发,通过找回三只完全不同的小猫咪的结果,让学生领会到要能够写出猫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切勿泛泛而谈。引导学生抓住小猫的特点改写寻猫启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师生交流中,描写小动物的外形部分就很快实现了目标,教导于无形,学生参与其中的同时,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创作一篇平时看来很纠结、不得法的作文。

天天的第二个难题在于全家要出远门,需要请邻居帮忙喂养一段时间,这就涉及到小猫的饮食问题。周老师巧借一段小猫吃食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小猫“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把握小猫的生活习性。

最后,天天一家要搬家去外地,要请人收养小猫,这个前提便是让收养人喜欢这只小猫,所以要讲好让人乐意收养的理由,也就是描述小猫的趣事、本领等。这一环节,周老师出示了老舍的《猫》以及丰子恺的《白鹅》片段打个样,经典文本给学生以启迪,更好地回忆和探讨自己的动物朋友的趣事或独特的本领。这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思考、观察、讨论……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参与中便逐步掌握了写作本领。

二、注重趣味感知,强调快乐写作

观察课堂,不难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兴致盎然,没有被要求写作的压迫感。可见,周老师实打实地指导下隐藏了多少良苦用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导入环节邀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将学生带到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学生在模仿过程中获得了畅意的心情,也铺垫了整节课的基调。用这样的互动进入到一个有趣的课堂,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学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各个角度来抓住动物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活动,而是实现了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写动物也好,人物也罢,最怕陷入这样的误区:写外形没有特色。比如写猫,学生经常用“尖尖的耳朵”“圆圆的脑袋”“浑身毛绒绒的”等常见的表述来形容。但是怎样把“抓特点”融入写作的“肌肉记忆”当中呢?周老师创设的第一个情境中引入“寻猫启事”,这一设计就有效地化解了“毫无特点”的尴尬。

写饮食时,直接播放视频,同学们看着小猫津津有味地吃着肉条,听着咀嚼食物的声音,感官受到了不小的刺激。这样的触动对于将小猫饮食写生动有着重要作用。而习作也需要好的例子,要挑选小动物有意思的趣事举例说明,不能浮光掠影地告诉大家“很乖巧”“很顽皮”等。在“收养小猫”环节,很多同学可能介绍了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但是容易忘了记录一件小动物的趣事或描述它与众不同的本领,难以表现出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这里,周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课文,调取已有知识经验,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围绕“趣”字展开,辅之以有效的写法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是来自学生自身,一部分来自外在刺激,另一部分则来自教师的激发与调动。这样的课堂,学生在趣味的感知中实现了快乐写作的前情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