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考驾照场考爬坡时,我没有一次性过关。爬坡是我训练时的强项,考试时却没有过关,原因就是死搬教条。爬坡上桥时,定点停车的点附近的白线一般在路左边,上桥时车前左轮要对准那白线,可是,我抽的那条“道”白线靠路右边,平时训练时没有碰到过,我仍然左前车轮对准白线——应该是前右车轮对准白线,压线,违规,不过关。教练说落我“死搬教条”。死搬教条,就是教条主义,不知变通。
      “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对牛大伯和小松鼠来说,小河确实很浅和很深,但是适合自己的不一定适合别人,否则就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害人害己。
      教学中的死搬教条就是照搬宣科,死搬参考资料,没有自己的思考,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来”。可以武断地说,所有的复习资料体系基本相似,都是以高考考点为出发点,按照考点顺序编排,只是对知识点的总结概括,阐述解说,具体例题等各有不同。只要以一本参考书为蓝本,兼及其他,应对高考不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不能死搬教条,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取舍,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而不是不假思索,直接拿来,全盘接受。
       听网友说,最近他听了几节古诗鉴赏复习课,大概是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两个小时听下来连呼“太复杂,太复杂”。古诗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笼统地都可以称为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更准确。修辞手法与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修辞手法基本相同,古诗鉴赏修辞手法里有“互文”,文言文翻译里曾涉及互文,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即与鱼虾麋鹿为侣为友,高考曾经考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是得分点之一。“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主人忘归客不发”不是互文。语言知识运用的修辞手法复习得很详细,这里只需略加回忆巩固即可,不必像复习现代汉语修辞手法那样详细,从学生听课反馈来看,学生的难点还是借喻、借代,对比、衬托的区别。搞不清,没有关系,在具体运用中巩固、消化。对比,既是表现手法,又是修辞手法。“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对比,“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不是对比,充分例举所学内容,在复习运用中巩固提高。对比没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主次之分,至于正衬还是反衬,学生如果能细致区分准确表达更好,如果不能也没有关系,模糊处理,一律表述为“衬托”——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
     网友情绪激动地说,“对写”或“主客位移”从理论上来说是有道理的,但表述一定要规范,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上只认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结合,一般有这几种情况,从对方着想,由眼前的想到不在眼前的,梦中和梦醒。抓住关键要点,要言不烦,学生理解并不困难。不要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照本宣科,还不如让学生自己看书,发现问题,质疑交流,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至于“用典”没有必要细化为正典、反典,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增强艺术表现力,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增强艺术表现力。必要的专业术语还是要有的,有时甚至要“不懂装懂”。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学生为什么回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经常出现“白描”,白描是几笔勾勒,不加点染,用了修辞手法就不能称为“白描”。网友告诉我说,有一位同仁在指导学生相关答题是说“如果实在想不出是什么手法,就答白描。千万不能空白,写了总比不写好。”老师的初衷是好的,表达也没有问题,可是我们的学子“断章取义”并且扩大化,但凡表现手法类的一律答“白描”!原来如此!
     网友继续叙说他听课的体会,我劝导他,每个老师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尊重上课老师的劳动,有选择地吸收,有想法有思考是好的,然而只能对我说,不可“为外人道也”,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