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第一节晚自习,语文作业一是文言文+时文阅读。两张八开讲义,两篇文言文,第一篇文言文比较长,据说拟分为三次完成。

较长的文言文《乌有先生历险记》系由河北省邢台市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为高考文言文复习而仿古自编。这篇两千来字的文言文,不仅是一篇生动引人的故事,而且是一套富有创造性的文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题。它囊括了当时的中学课本中几乎全部的文言词法、句法知识,全篇共包括:人称词23个;时间词36个;古今字,假借字66个;常用文言虚词46个;应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200多个;固定结构,特殊句式30个;词性活用现象近30例;初,高中文言教材中的语句多处。

如此丰富、典型、有趣的文言文,作业设计为词语解释、翻译。不到半个小时,学生第一篇文言文阅读(节选)已经完成大半了,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根本没有阅读原文,直接凭感觉解释词语和干翻译!可怕的发现!难怪有同学文言文翻译笑话百出,原来是没有阅读原文,脱离了上下文语境,想当然地解释、翻译。如“海阳亡是公”,“亡是公”是人名,“海阳”是地名。“海阳”有必要解释为“海的北面”吗?“每朔望辄自酌”中“朔望”是表示时间的短语,“朔”农历月末的一天(不是三十),“望”指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有同学竟然解释为“在北方远望”!

抛弃语境,单纯的刷题,违背新课程理念和高考要求,2021年高考语文成绩下滑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同学文言文概括题——直接将原文解释或翻译一下就能得分的概括题竟然失分严重,事后询问,读不懂!读不懂,怎么答案洋洋洒洒?!我顺着发问:是文言文原文读不懂,还是不会转换概括?学生无语了。原来,学生根本没有阅读文本!

不阅读文本,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当然也可能深受“知人论世”的负面影响。其实,初中阅读就要求在文本中提取信息,寻找答案依据。这是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文言文和英语很相似,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字词积累不够,不能灵活运用。

学生自身阅读习惯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作业量的把控和题目设计要准确、科学,不能信手拿来,粗制滥造。当然,也有学生提出,讲义字体太小,影响阅读心理。讲义排版,是文印室的工作,不是老师的任务,老师也无法改变——字体小,节约纸张,节约成本嘛。

由现象深入思考,由结果推导原因,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干做文言文练习,不阅读原文本,是不会阅读,不阅读的折射。好在是高三刚开始,假以时日,后果不堪设想。

有问题不可怕,暴露问题,才能正视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