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我们参加全市统一期末考试,考试范围为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全部,选择性必修中第一、二单元和古诗词诵读单元,这是开学初市教研室规定的统一教学进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已经提前“教完”了第三单元(文言文单元),预留下了第一单元。

为了支援学业水平测试,语数英停课数天,学测结束后还有10天就要参加大市期末联考了。我们的语文课时共11节课,晚自习4节,一次大周练,早读4节,晚读3节。语文可用时间就这么多,要精心选择,科学安排,绝不能放弃第一单元的教学,以练习代替复习。

第一单元是经典理论文章,对应新课标科学论著阅读任务,共7个单篇。“本单元的文章,或阐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论述学风改造的问题和正确思想的来源,或阐说真理的检验标准,或探讨个人立身处世的原则,这些都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尤其是恩格斯、毛泽东的文章,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提升思维品质。有些文章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要参考相关资料增进了解;阅读时要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注意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欣赏论证艺术,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在过去的讲练过程中未强调,应为学习重点。

咨询上一届老师对第一单元的教学处理经验,答复是“以练代讲”。我明白了其中的要义。面对我们学生的学情实际,无论从论述类文本阅读还是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第一单元都要认真学习,最起码要有选择性地学习“经典”,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部分“进步与成绩”逻辑层次划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逻辑层次划分,这些语段概括能力训练的极好素材,我们为何要舍近求远呢?《怜悯是人的天性》与2023年江苏高考用卷选文极为相似,与高考联系紧密。2023年高考已经凸显与教材关联,基础年级教学总不能不关联教材甚至放弃教材有关单元吧?!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语言”,当时苏教版教材上有“语言:存在的家园”“走进语言现场”两个单元,有的学校无视教材,只顾畅游题海,高考后悔之莫及。更何况是市教研室统一要求呢?

请教状元学校语文负责人,意见惊人相似,这个单元不能不讲,要体现关联教材,教考结合。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有自信,但不能没有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把关。虽然我是最后一次教教材了,教材无非是例子,但是作为语文人,我的语文良心要求我必须重视教材,以教材为例子,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尽绵薄之力。

11节语文课,1节为机动。4-5节处理第一单元文本,5-6节复习,紧跟大部队。早晚读全部用于背诵默写,至于练习讲义,只要从平时讲义中精选已经讲练过的与高考吻合的重点题目让学生再次练习,重点题目反复练,练速度练正确率,可以练出学生的语文信心。

事实上,我的教学进度综合了市教研室和备课组统一要求,目标高考,超前实施。期末联考的教学进度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越接近高考,我们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信心将有大幅提升。充分利用语文现有的学习时间,坚守语文课堂阵地,切实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我们一贯的做法,我们的学生已经适应和习惯了。我们一以贯之的“三个语文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