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规划立项课题“防控小学生网游瘾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围绕小学生网游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知晓并参与网游,课余时间玩手机游戏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与之相伴的是,留守儿童家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并非个案。众所周知,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差,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防微杜渐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已成当务之急!如何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结合工作实际,借鉴他人经验,笔者认为防控小学生网游瘾关键在于把好“门”。

游戏开发商首先要把好游戏开发之门。客观来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渴望得到认同等心理特点是一方面,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预防不够也是重要原因。其中,一些网游开发商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做法难辞其咎。一些游戏开发商唯利是图,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为了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忠实玩家”,新角色、新道具、新玩法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在游戏中添加淫秽、赌博的成分,引诱腐蚀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再比如一些网络视频平台,不仅缺乏针对青少年的内容分级,更是通过“算法推荐”“奖赏反馈”等成瘾机制的设计,让一些青少年“根本停不下来”。治本之道在于从源头抓起,防控小学生网游成瘾需要把好游戏开发源头之门,游戏开发商应该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其次家庭要把好未成年人引导之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要正本清源,未雨绸缪,从预防入手,消除其网络沉迷的潜在因素,身为父母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责任,在防控学生网游瘾上做好引导。一是对学生玩手机要把好关,帮助孩子把好玩的时间关和游戏内容选择关,不要因为娇惯或者顾及不到对学生玩手机视而不见、放任自由。二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树好头,带好样,不能因为自身的贪玩而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试想一下,父母整日机不离手,游戏成瘾又有什么理由来说服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玩游戏?三是对已经游戏成瘾的孩子需要更多关爱,以防孩子在游戏中越陷越深。“亲子间,理性的沟通很重要”,对于孩子网游成瘾父母往往是恨铁不成钢,教育方式非打即骂。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家长需要做的是“堵”“疏”结合,要善引导、重表率、常陪伴、导心理、多配合,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成瘾、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预防控制小学生网游成瘾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跳出网络沉迷。

再者学校需要把好学生网络游戏教育之门。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学校肩负教书育人之重任,预防小学生网游成瘾需要学校高度重视,以我校为例,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国旗下讲话、集体晨会、橱窗宣传、电子显示屏、校园小广播等广泛宣传国家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政策、法规,宣讲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与此同时,我校利用《道德法治》以及其他学科课程开设上网指导课,让学生明辨网络游戏是与非,加强网络教育,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学校加强对小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强化其防范意识,提高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教育学生如何合理上网,绿色上网。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开设网络成瘾心理咨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课题组核心成员还就“心理咨询室”网络成瘾学生进行个案跟踪,个别辅导,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游戏。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围绕网络游戏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邀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区司法局、检察院同志来校开展预防网游成瘾专题讲座。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当然政府各职能部门需要把好监管之门。防控小学生网游瘾仅靠家庭引导、学校教育远远不够,还需要举社会之力,作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学生网游瘾监管上不应该缺位,公安、司法、城管要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纵观当下行业监管不细不实,缺乏有效强制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部门规范网吧市场经营秩序;工商、公安对黑网吧要做到露头就打,通信管理部门要根据黑网吧名单,通知并监督互联网接入服务者立即终止或暂停接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