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寒风凛冽,但是丝毫阻挡不了伙伴们相聚的热情。在美丽的高新区康和实验小学,我们第十次美丽相遇。

上午,我们饶有兴味地观摩了三节课。下午,在沙校长的主持下,伙伴们围绕“指向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审美阅读教学”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评课议课,三位老师分享了她们的阅读收获。最后在沈勇导师的带领下,我们研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小学语文教育学》中,关于特级教师于永正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的系列文章,真是受益匪浅。

从教以来,我一直带着“我们到底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这样的困惑踟蹰前行。博学多才、宽厚仁慈、循循善诱、幽默风趣……莫衷一是。

也许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至深,我习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用成人、完人、伟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从成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往往曲高和寡,收效甚微。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和老师亲近起来呢?在今天的研修中,我终于找到了准确的答案——活成孩子的模样。

活成孩子的模样,首先要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石榴花老师把风车带进课堂,就是童心未泯的表现。孩子们鼓足劲儿,吹动风车时那自豪的表情和老师灿烂的笑容多美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上孩子满脸沮丧地诉说自己委屈的经历,吴梅老师同情的眼神和语气多动人啊!孩子们“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声音多震撼人心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真正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所以从今往后,我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宽容。我要用温暖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用亲切柔和的语气和孩子们交流;我要经常开展自我批评,虚心诚恳地接受孩子们的建议和意见。

活成孩子的模样,关键要把课上得有意思。儿童的天性是“玩”。他们评价一个老师好坏的重要依据就是这个老师会不会玩。课上得有意思,他们就愿意听,否则,老师以5G的速度讲,他们只能以2G的速度听,有的听着听着掉线了,有的打开了飞行模式,有的甚至关了机。吴梅老师课前的猜谜游戏,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地引出沙漠之舟——骆驼,从而进入文本学习。苏玉芝老师《狐假虎威》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培养了学生读、说、思、演的综合能力。石榴花老师的课堂没有枯燥的解析与空洞的说教,书声琅琅,学生在诵读中熏陶濡染,微课的有机穿插,丰富了知识的积累,润物细无声。所以今后我不再义正辞严地说“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了,我要和孩子们一起“玩”,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让童年成为孩子们最值得回味的记忆。

活成孩子的模样,就要从儿童的视角看待一切问题,从儿童的能力需要出发,重新审视儿童的发展需要,为儿童的长远发展考虑。石榴花老师在教学“哗啦哗啦”一词时,问学生:“你听见过这声音吗?”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声音,理解词意。播放船夫拉纤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描述船夫的动作,想象人物的心理,在朗读中体会船夫的艰辛。这些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人生阅历少,生活体验少,通过创设、联系生活情境,将课堂内外打通串联,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苏玉芝老师在公开课上,顶着课本剧可能会表演砸了的压力,让学生本色出演,就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的。“为了自己的私利,撒谎骗人是不对的”的谆谆教导,不仅让人感慨她的教育机智,更让人感动她的诲人不倦。

活成孩子的模样,还要求我们深入把握儿童的思维特点,选用符合儿童学习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儿童爱上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享受成长的快乐。

活成孩子的模样,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最美的模样。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