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姜堰教育- 教科研训
姜堰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2020-07-04 15:12:16
7月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名单的公示。泰州市姜堰区上榜。

一、为啥是姜堰?

近年来,姜堰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精心打造“高位均衡、优质精品、人本和谐”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善、质量一流、高位均衡、面向全体”的教育体系,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示范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市、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江苏省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第二批江苏省STEM教育县域实验区。
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近三年来,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重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加强新型教育教学范式课题研究和典型案例培育,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推动教育管理方式、教师研修方式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

2015年,我区开始研究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评价方式改革实践研究”、泰州市“泰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云计算环境下“泰微课”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泰微课”教学在泰州市得到推广,曾入选2017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智慧江苏教育行业应用示范工程第一名、数字江苏优秀实践成果等国家、省、市表彰奖励;先后于2015年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展示,2016年在全国电教馆长会议、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交流介绍。

2016年,引进梦想课程,先后建成35所梦想中心、5支梦想沙龙,注册梦想教师2131人,梦想课程开设后受益学生达32346人,近500名教师成为一星梦想教师。

2017年,加入上海共同体研究院组织的共同体课堂实践研究,全区申报成功了2所领航学校和8所合作学校,开展区内外共同体课堂研讨活动21次,先后有10多个区外团队前来观摩学习,也吸引了区内语文、数学、英语500多名教师自愿申报为实验班教师。

2017年以来,我区先后参加的教学改革、信息化项目实施研究包含优学派智慧教育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基于网络平台的“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深度学习教学研究、基于学业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研究等。

近三年,有12项教学改革项目或成果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等级奖。

二、实验内容是什么?

实验区工作应在上好信息技术课基础上,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素养。要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生动力,促进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不追求“大而全”,要在“精准有效可持续”上下功夫,注重教与学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可以选择但不限于下面某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但都要包含教与学两个环节。

(一)面向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信息化融合应用,探索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关键词包括:“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做中学”“玩中学”“主题课程”“专题课程”“综合课程”“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

(二)面向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注重思维达成度、学习参与度、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开放性、技术应用有效性等。关键词包括:“翻转课堂”“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电子书包”“平板教学”“数字阅读”等。

(三)面向区域信息化融合创新机制探索,推动区域课堂教学协同创新发展。关键词包括:“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学习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等。

(四)面向“互联网+”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跨校、跨区县的教师学习培训和专业研修。关键词包括:“网络研修”“跨校教研与跨区教研”“混合式研修”“研究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等。

(五)面向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成长路径,推动大数据在精准教学和评价方面的应用。注重教与学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并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通过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采集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行为数据,开展教学分析与过程性评价,提升课堂教学和育人的有效性。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生学籍号作为“教育身份证”,实现教学数据联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因材施教。关键词包括:“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画像”“精确测评”“成长档案”“生涯指导”“教育大数据”等。

发布:y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