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在地感”这一词,是在虞永平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生发幼儿园课程的在地感》,其中重点提出要让教师和儿童对课程产生熟悉感、亲近感、掌控感和挑战感,即在地感。

前期,参加了周晓慧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第九期研修活动,重点围绕“有准备的环境”,通过集体研课、实地参观、交流分享的形式,让所有工作室成员又多了份思考与感悟。其中环境也要有在地感是我最切实的感受。

有准备的环境同时具有在地感,在实地观摩中,我们发现班级环境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存在于儿童视角之中,多元化的材料再现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立体且生动的近距离对话,随着主题的推进,幼儿的参与式留痕,让环境变得可看、可探、可说、可延……当童趣与专业碰撞出绚烂的火花,才能创造出有准备、有情感、有深度、有挑战的班级环境,使环境的价值真正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之中。

有准备的环境融入在生活游戏中,活动中几位老师的集体活动都能将幼儿在平时生活中的照片作为图片,让孩子在观察中有亲近感,在活动中大胆表达,主动参与,课程的在地感显而易见,是环境让课程更有在地感,丰富了课程本身。工作室成员结合课程与环境的融合走向 以及在环创中的诸多难点困惑,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对环境与课程融合的思考,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环境创设的价值。

我们常说:“用眼睛看到的永远是自己的理解,认真倾听会发现许多小故事。”活动最后,领衔人周晓慧结合省级课题《幼儿园有准备的环境与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的子项目,对本园的环境、课程进行了审思与分享,同时提醒工作室成员,作为专业的幼教人,要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学习看得见、经验看得见。

无声的环境,有声的教育。最美好的学习方式,莫过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道路上。希望每一次成长都落地有声,雁过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