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周晓慧名师工作室对《指南》中“活动组织”的学习,我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规划中的时间概念有了新的想法,下面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1.尊重儿童的时间体验,灵活安排与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
当前,幼儿园各类活动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相对忽视了儿童正在经历的生命时间。儿童的生活应是根据儿童的内在时间进程和时间体验来进行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应当始终围绕作为本体性存在的儿童而展开,明确儿童是时间的主体,使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经历”的时间开展各类活动。时间表只是教师安排与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指导框架。在这个指导框架内,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时间体验,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安排与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
例如,教师在活动临近结束的时候,发现儿童仍旧兴趣盎然,这时教师便可以考虑适当推迟或者调整下一个活动的时间,继续让儿童完成自己的作品,充分尊重儿童正在“经历”的时间。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整合幼儿园的活动环节,使之“模块化”,保证儿童拥有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节律选择活动的顺序。例如,可以将如厕、洗手、喝水、吃点心等环节整合为一个时间模块,并且与区域活动灵活衔接,为儿童提供多种时间选择。
2.遵循儿童的时间意志,均衡教师主导与儿童自主的时间
当前,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过于重视教师主导的时间,相对忽视了儿童自主的时间,使得儿童“自我”的时间相对较少,常常处于高控状态之中。其实每一天的生活应该如何开展,在此过程中要积累什么样的经验,都是儿童自己的事情。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应当遵循儿童的时间意志,均衡教师主导与儿童自主的时间。教师可以与儿童共同安排与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彰显儿童作为“存在着”的人的价值,让儿童拥有安排自己的时间的权力。
例如,可以给予儿童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儿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开展的活动。
3.尊重儿童的“明天性”,提供图文并茂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因为儿童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可以考虑改变方式,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制作图文并茂的一日生活安排表,让儿童提前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
例如,教师可以在活动室醒目的地方张贴图文并茂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表”,并用特殊标记在相应的位置标明正在进行的活动,以此帮助儿童了解一日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各类活动的顺序,让儿童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以及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若有特别的活动安排,教师应事先告知儿童,让儿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当及时提醒幼儿当前活动即将结束,预告即将开始的活动以及交代在下一个活动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可以采用举牌、打手势、播放音乐、口头提示等多样化的形式提醒幼儿,让幼儿对自己的时间有“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