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看到一段这样的视频采访,视频中主持人询问我们的孩子你知道哪些科学家?孩子们的回答有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主持人又问道: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科学家吗?孩子们知道的少之又少,有孩子说袁隆平、邓稼先,还有的就不知道了?

我回家问了我刚上二年级的女儿,她好像也就知道华罗庚、袁隆平。我觉得我应该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去了解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不久,抖音上的大数据就将《国之脊梁》这本书推送给我。它是一部聚焦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纪实文学作品,通过讲述院士们的人生故事和科研历程,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闲暇时间,我和孩子共同阅读了这本书籍,之所以推荐,我是想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我们需要了解像钱学森、李四光、茅以升、林巧稚、华罗庚这样的科学家,让孩子们知道这才是她们应该追逐的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回到了那些伟人年轻时的年代,院士的事迹跃然纸上。他们以脊梁之姿,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李四光,这位地质学的巨匠,怀揣着“科学救国”的梦想,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智慧破解地质密码,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是“为祖国寻找石油”的一生,更是“以科技报国”的一生。

王承书,这位“中国的居里夫人”,为了祖国的核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核物理研究。她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艰苦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祖国的核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一生,是“以身许国”的一生,更是“以科技报国”的一生。

林巧稚,这位“万婴之母”,用一双巧手,迎接了无数新生命的诞生,用一颗仁心,温暖了无数患者的心灵。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她的一生,是“为医学事业奋斗”的一生,更是“以仁心仁术”的一生。

茅以升,这位“桥梁大师”,用智慧和汗水,架起了一座座通往希望的桥梁。他主持设计建造了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建桥”的断言,为祖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一生,是“为桥梁事业奋斗”的一生,更是“以桥梁架设希望”的一生。

书中院士们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为祖国科技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深深地被院士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他们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培养科技人才倾注毕生心血。他们是真正的国之脊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金句推荐:

1.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体现了院士们深厚的爱国情怀,他们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一生。

2.“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句话体现了院士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在科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3.“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这句话体现了院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4.王承书院士说:“我就要做人梯,让年轻同志从我肩膀上走过去。我把我的学生培养起来,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国之脊梁》是一部值得教师和孩子们阅读的优秀作品,它能够帮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了解中国科学家,学习科学家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成为新时代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