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抬胳膊、伸手”

“伸左手,套!”

“伸右手,套!”

“左脚!左脚!看着,是左脚!”

.......

在我的一声声号令中,孩子总算把衣服穿好了。幸亏现在气温尚高,只需穿个两三件,这要是在冬天我非得把嗓子喊哑不可。虽然已经穿戴整齐,但孩子依旧是睡眼惺忪,表情茫然地站在洗手间门口等待我进一步的指令。

洗漱台上的杯子、牙刷、毛巾早已准备好,一个个严阵以待。“自己去刷牙,速度放快点哦”,我吩咐道,等了好几秒才听到了“擦-擦”的声音,不放心又叮嘱了一句“别磨蹭啊。”命令虽发号了,执行者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仍然是不紧不慢一下一下地刷。那样子不像是刷牙,更像是拿着钝齿的锯子一下一下艰难地拉在木头上。有时我实在忍不了了“张大嘴,我来吧!”孩子不情不愿地把牙刷递给我,铆足劲张大了嘴巴,好像在示意我“来吧来吧,尽情展示你精湛的刷牙技术吧。”

好不容易洗漱结束,上学前的工作这才完成了三分之二,还剩最后一项也是最慢最难的一项—吃早饭。她吃饭那是出奇地慢,到嘴里的每一口都要小心、反复地嚼,我有时逗她说“像装着假牙的小老太太”,她不以为意,仍然每一口都吃得那么一丝不苟。吃饭我不敢催促只能耐着性子等着,这可把急性子的我给整坏了。先是在她旁边故意大声地“哗啦啦”三两口喝掉一碗粥,以显示我惊人的速度,意图激起她的好胜心,而她通常都是不为所动。再不停地掏出手机按亮屏幕看时间,这招也无济于事,因为五岁的她根本不认识时间。最后只得大动作地拿起外套和车钥匙作出随时准备冲出家门的姿势,这才让她稍微有了点紧张感。等到她不紧不慢咽下最后一口,抹完嘴,我已经打开好车门、发动了车子,等着她慢慢悠悠爬上后座。

这时候一场快与慢的较量才终于要落下帷幕,这样的战斗充斥在每个上学的早晨,又绝不仅仅是在早晨。

 

(二)

我生她的时候比别人多费了不少的劲,在待产房里躺了三天,剧痛之下她依然没有要出来的迹象,体力精力耗尽只能做手术。取名字时我说“看她连出生都不着急,就叫她悠悠吧,慢悠悠的。”不知道是名字影响了她,还是她过分符合名字,总之是名副其实、人如其名。

出生后的几个月几乎不见她哭闹,外面鞭炮声四起,她能安睡如一;醒了也不会着急要大人抱,就睁着眼巴巴地望着天花板。她爷爷一度怀疑“这孩子该不会听力有问题吧”担心了好几个月后她终于对电视响声着迷了,这才放下了心。再大点,别的孩子长牙了,她的嘴里还是空空如也;别的孩子可以独立坐着了,她坐靠在沙发上还是七倒八歪;别的孩子会爬行了,给她抱放在垫子上只是害怕无助地看着大人;别的孩子撒开家长的手走路了,我还是要拉着她的小手一步紧着一步......每一项发展都是慢一拍,一点也不着急长大。

 

(三)

幼儿园老师把孩子们每天的日常拍摄了发在家长群里,我一眼找到她。吃副餐吃出了米其林大餐的细致品味;跳格子跳出了奥运大赛的紧张刺激;画画画出了抽象画派的超现实无秩序

......在一群充满活力、行动果敢迅速的孩子里,她慢得那样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看着视频,我一边跟家人介绍“瞧我们悠悠今天跳格子了呢、画画了呢”,一边心里焦躁、急迫、不解:看着别的孩子都做好了,她怎么还能不慌不忙呢?“等放学回来我一定要教她快一点,不能总是落在人后。”我暗下决心。

她每天回到家后都要画画,说是画画不如说是给画涂色。她还不能掌握流畅的线条,画不出什么来,就连涂色也是毫无章法、杂乱无序地填充。看她正在给一只海豚涂蓝色,一点一点地来回挪动笔尖,有一丝丝空隙都要涂满。蓝色饱和地不能再饱和,画纸被水笔搓出了泥状。我赶紧指导她,顺势夺脱她手里的笔画了起来。也就讲解的那会儿功夫,把那只海豚给涂好了。孩子怔怔地看着我“妈妈,你都给我涂好啦,我还涂什么?”她这么一问,我这才想起来:我是在教她啊,怎么给她做完了呢?只得翻开新的一页,继续监督她快速涂色。

 

(四)

偶有令我高兴的:老师告知,虽然她做事很慢,但给她分配了任务,都是认认真真完成的。视频里她正在给班上的小朋友分勺子,一次仅拿一把,严格地摆放好位置。老师跟着她的节奏一只只摆碗,一个个打汤,配合默契。

看着这样和谐的画面,我心中欣喜但也多出了几分惭愧和不安。因为如果是在家,我已经耐不住帮她都放好了,根本等不及她慢慢吞吞的动作。

也正是因为我追求“快”,让她越来越慢。

回想起来,从刷牙洗脸、穿衣穿鞋,到吃饭睡觉、读书写字,每一件大事小事,我都是在她耳边不停地说“快点快点!”当催促无效时,我又会毫不犹豫地替她完成。一次次的干扰和压力,也让她一次次地过早放弃和过于依赖。作为一名教育者,我竟然一直在埋怨孩子慢,却忽视了自身的严重问题。

我希望她跟得上我的节奏,我希望她和其他孩子一样甚至更好,我希望她能表现地突出,我希望她优秀、完美......随着她的成长,我加注了越来越多的希望,反而忘记了当初唯一的期许“平安健康”。

 

(五)

看着身边熟睡的二宝,不禁想到了悠悠小时候。那时候她也是这样一个小肉球,在我心爱的床单上拉屎拉尿,在我最疲惫的时候嚎啕大哭,在被别人从我手上接抱走时万般不情愿.....后来渐渐长大,通晓人情、掌握技巧,虽然动作上常常慢,但总是美好、可爱。我还记得自己曾写过“我是你妈妈,我只要你幸福足矣。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只要尽力为之”,也写过“妈妈谢谢你的到来,让我的生命一下子丰满起来,让我信马由缰地去爱”。而现在她的美好和可爱与小时无异,我却变了。我提出了一条两条更多条的要求,仿佛不达到这些要求,妈妈就不再那么爱你。我忘了“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我该做的是想办法造就一个人,使她自得、快乐,而不是迷失、悲伤。

如果我愿意等一等,她就能够自己洗漱;如果我愿意等一等,她也能慢一点骑小车;如果我愿意等一等,她的眼神里就会少一些担忧......等一等,慢小孩,她也可以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