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为什么可以飞上天?”、“冬天为什么会下雪?”、“蚕儿为什么会吐丝?”在孩子们眼中,大自然到处充满了神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和发现。幼儿园的小果林、野趣园、饲养角是天然的户外游戏场,他们尽情地游历其中,一个又一个新惊喜、新发现接踵而至。最近,饲养区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兔子,孩子们和小兔的故事就此展开了。

1. 饲养区来了新朋友

户外活动时间,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饲养区,竟看到几只活蹦乱跳的身影,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围在饲养区的栅栏外,自发地拍起手来,热情地和小兔打招呼,欢迎新朋友的到来。

琦琦:你们快看,是真的小白兔呀!

妍妍:小兔,你们好!你们好可爱!

星星: 小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真好看!

小宇: 是啊,小白兔的耳朵好长啊!

星星: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

琦琦:这儿还有一只小灰兔,他的眼睛是灰色的。

小宇:为什么他们的眼睛不一样呢?

教师:是啊,我也很好奇,怎么才能知道小兔的秘密呢?

研研:没关系,我请爸爸用电脑查一查就知道了。

小宇:我回家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

 第一次在幼儿园的饲养区见到这么多的兔子,孩子们有的兴奋不已,有的虽然紧张,却忍不住好奇地张望,他们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新朋友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渴望。他们观察了解了兔子的外形特征,在比较和与同伴的交流中产生了疑问诸如“为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眼睛的颜色不一样?”的问题。这时,教师的支持就是充满好奇的反问,进而激发幼儿向纵深探索的兴趣。

        带着问题,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

第二天的晨间游戏时间,研研、小宇几个小朋友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

妍妍:老师,我知道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了。

教师:你来告诉大家。

妍妍:那是因为小白兔的身体里没有黑色素,我们看到的红眼睛是它的毛细血管的颜色。

教师:灰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灰色的呢?

小宇:不是的,书上说灰兔的身体里有灰色素,所以它的眼睛就是灰色的。

轩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琦琦:真的是这样的,好神奇!

教师:这些关于小兔的秘密我还是刚刚知道,你们真了不起!

来园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大家都直奔操场北边的饲养区。

轩轩:老师,小兔在吃草。

乐乐:小兔最喜欢吃青草了。

开开:不对,儿歌里说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和青菜。

教师:小兔到底喜欢吃什么呢?

幼儿:树叶,米饭,水果……

教师:那我们明天就带一些食物过来,看看小兔究竟喜欢吃什么?

教师发现孩子们的探究已经不知不觉地从对小兔外形特征的认识,转变到了对小兔生活习性的关注,而对于“兔子喜欢吃什么?”这一生活习性的了解,孩子们大部分基于对儿歌或书本的认知或猜想,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紧紧追随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尊重他们认知规律和特点,引发探索活动的进一步推进。

2. 兔子喜欢吃什么?

孩子们给小白兔带来了各种好吃的,有的带来了青菜,有的带来了胡萝卜,有的带来了面包,有的带来了水果,有的带来鱼干……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给小白兔好吃的食物。

 



妍妍:我们喂喂小白兔吧,它们一定饿了。

多多:看,小兔喜欢吃我带来的青菜和胡萝卜。

轩轩:小兔也喜欢吃青草。

越越: 小白兔在吃我带的苹果。

开开:它还吃面包呢。

研研:妈妈说,给小白兔吃的蔬菜要把水分晾干,不然小兔会拉肚子。

轩轩:那我先把胡萝卜上的水擦干。

教师:你们真细心! 

 多多:小白兔,这是我最爱吃的鱼干,你尝一尝。

越越:它好像不喜欢吃鱼干。

多多:这个肉脯也好吃,你也尝一尝。

轩轩:肉脯它也不吃。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越越:小兔喜欢吃大白菜和萝卜。

小宇:小兔还喜欢吃苹果。

妍妍:小兔还喜欢吃我带的核桃,还有面包。

轩轩:我带的饼干它也喜欢吃。

多多:鱼和肉它不喜欢,就不给它吃了。

教师:那我们回去把这些都记录下来。

     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小兔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在他们亲自喂食的过程中发现兔子喜欢吃蔬菜、水果、干果、面包,不喜欢吃肉类食品;在和同伴的交流中了解到给兔子喂食前先要把食物上的水份晾干;在与小兔的亲密接触时,产生了关爱小动物的积极情感。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及时开展分享和讨论,鼓励幼儿将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用自己的表征方式加以记录,留下探索的痕迹,积累探索的经验。

 


每天总会有热心的小朋友,记得给小白兔带好吃的食物,饲养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争相给小白兔喂食,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与小伙伴分享,对小白兔更加着迷了。

3.调皮的兔子。

下午,户外游戏时间到了,小朋友们来到大操场。忽然听到几个小朋友大声的叫了起来:“老师,老师,有好几只小白兔逃出来了。”还真是的,几只兔子不知怎么溜出了饲养区的栅栏,正在操场上自由自在的玩耍呢。

 萌萌:小声点,不要把小白兔吓跑了。

开开:我们赶快把小白兔送进它的家里去吧,不然做操的时候,会踩到它们的。

多多:走,我们一起去。

轩轩:我也去。

就这样,在操场上演了一出斗智斗勇的大营救,几只兔子看见如此庞大的营救队伍,居然自己钻回了窝。孩子们终于在实习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地捉住了一只,慌了手脚找不到家的兔子,大家却忍不住又摸又闻,还请老师帮他们拍照留念。最后才依依不舍地把它送回家。

 

开开:奇怪了,小兔怎么会自己跑出来了呢?

妍妍:会不会是栅栏门没有关好?我们看看去。

几个孩子边走边讨论着来到栅栏门边,看了看,用手拉拉门。

 开开:门是关着的,一定不是从这里出来的。

教师:那他们是从哪里出来的?

小宇:我刚才看见有两只小白兔从这里钻进去了。

 

大家好奇的走到小宇指着的地方。

妍妍:大家快看这下面有个洞。

小宇:小兔一定是从这里钻出来的。

多多:这边也有这样的洞洞。

星星:那边也有。

教师:怎么会有这么多洞洞的?

开开:爷爷说过,小兔会打洞,这些一定是小兔自己打的。

星星:真的吗?

开开:爷爷就是这么说的。

教师:小兔为什么要打洞呢?

带着满满的疑问和好奇,教师和孩子们回到教室。

 

 

孩子们无意中发现小兔从饲养区跑了出来,师幼在操场上一番热火朝天的营救以后,教师从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抓住“小兔是从哪里跑出来的?”这个关键问题,引发了孩子们再次探究的强烈愿望。孩子们带着疑问主动寻找答案,当“小兔可能是从门口跑出来的。”这种可能性被排除后,细心的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有小朋友看到小兔从栅栏下的洞里面跑进去的,但这些洞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把小朋友们和老师都难住了。孩子们经历了观察、发现、判断、推理、求证、排除、产生新的疑问,接下来,探索活动进入了幼儿未知的领域,幼儿没有已有经验的支持。这时,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而是在班级阅读区投放了《狡兔三窟》、《兔子窝的故事》、《兔子与狼》等有关书籍,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寻找答案。充分地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进一步加深对小兔的认识和了解,良好的学习品质逐渐萌发。

多多:老师我知道了,那些洞是小兔自己打的。

星星:如果有危险,它们就会躲进洞里。

小宇:小兔们真聪明!

教师:原来小兔们是为了保护自己打了这些洞。

 

 

 

4. 兔妈妈生宝宝了。

每次户外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不忘记到饲养区走一走,看一看。

乐乐:这只小白兔好像长胖了。

轩轩:他和我一样吃得太多了吗?

饲养员阿姨推着小车过来了。

乐乐:阿姨,小兔变胖了,你少给他吃一点。

饲养员:小兔不是变胖了,小兔肚子里有宝宝了,她要当妈妈了。

乐乐:太好了,小兔要做妈妈了。

 

小朋友们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飞一般地奔跑了过来,欢呼起来。

丁丁:小兔,以后我会经常来给你讲故事,你就不会无聊了。

辰辰:等你把兔宝宝生下来,我来陪它玩。

佳佳:天气冷了,兔宝宝会不会怕冷呢?

教师:是啊,那怎么办呢?

佳佳: 我们给兔宝宝准备一个暖和的小窝吧!

幼儿:好啊!好啊!

妍妍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教师觉得孩子们讨论的问题很有意思,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他们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为兔宝宝一家准备一个什么样的小窝呢?

佳佳:我要给它们设计一个彩色的小窝。

乐乐:兔妈妈一定会生好多的宝宝,我要给它们设计一栋楼房,让它们一家都住进去。

 



在这里孩子们就是充满创意的设计师,就是能干的工程师。

依依:活动室里有很多盒子,可以用鞋盒子给它做一个小窝。

开开:这个盒子好像有点小,兔妈妈和她的宝宝住不下。

依依:那我再去找一只大些的盒子。

轩轩:这个竹篮很大。

依依:一定够兔妈妈和它的宝宝们住了。

轩轩:在下面垫一块软软的垫子就会更舒服了。

开开:这下,兔宝宝一定不会冷了。







兔宝宝温暖的小屋终于做好了,就等着兔宝宝出生了。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孩子们一有空就往饲养区跑,有的去送好吃的;有的去陪聊天;有的去看一看……终于有一天,饲养员阿姨告诉他们,小兔宝宝出生了,兔妈妈生了八只可爱的兔宝宝,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捧着它们给兔宝宝做的小窝来到饲养区。

 妍妍:兔宝宝好可爱。

依依:嘘,兔宝宝在睡觉呢。

妍妍:我们把兔宝宝送到他们的小窝里去吧。

开开:好啊,可我不敢抱兔宝宝。

萌萌:我也不敢抱。

轩轩:我来抱。

萌萌:你要轻一点,别把小兔弄疼了。

轩轩:我会轻轻的。

几个孩子跟老师合作把兔宝宝送到了温暖的小窝里。

轩轩:兔宝宝好软啊!

依依:兔宝宝好乖呀!

 



 

在照顾兔宝宝的过程中,孩子们陪伴怀孕的兔妈妈,给兔宝宝做温暖的小窝…… 他们的角色是多元的,有的是玩伴,有的是设计师,有的又是饲养员,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和空间,使孩子们在观察、尝试、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经验,形成关爱小动物、责任意识、协商与合作等积极情感,可以看到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开开变得热情能干,调皮的轩轩也变得小心细致、温柔可人。

活动中的思考和感悟:

1.丰富幼儿园的资源,资源就是机会。幼儿园里为什么要养小动物呢?在这个案例形成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从关注兔子的外形、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到周到细致地照顾饲养兔子,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孩子各领域的学习。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中通过观察、尝试、探索、研究了解了“小兔喜欢吃什么?”、“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小兔为什么会打洞?”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学会了运用比较、验证、推理、讨论、记录等方法解决探索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体验了协商、合作、分享的快乐,形成了关爱小动物、专心做事、责任意识等积极的情感。后续,幼儿园在购买小动物的时候,可以考虑给孩子提供不同种类的兔子,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认知,建构他们的经验?

2.珍视活动中幼儿的问题,问题就是机会。饲养活动中,孩子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始终追随幼儿,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学习,建构经验。比如小兔子喜欢吃什么?怎么为兔妈妈准备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孩子经历了猜想、观察、验证、记录等方式,来建构经验,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能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认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捕捉关键信息,把握最佳介入时机,积极支持与回应,提供丰富的环境材料,推动幼儿探索活动一步步深入,促进幼儿在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的有效提升。

3.整合,让活动走向深入。

兔子的饲养是生命成长的感知,形成对生命的呵护尊重,但其中也融合了幼儿的责任意识的形成、幼儿主动收集信息并交流、幼儿设计并制作兔子窝,幼儿记录并统计兔子喜欢的实物等各个领域的学习和观察。因此,通过案例,我意识到,任何一个活动,我们都要基于幼儿学习的特点,去思考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让活动能支持幼儿经历不同领域的学习,关注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当然,在案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基于《指南》目标,对幼儿的行为和学习做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不断生成更有意思的、能支持幼儿学习走向深入的活动。

《小兔乖乖》是教师对饲养区幼儿学习故事的点滴记录,而饲养区里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如“小兔的嘴巴好特别”、“兔毛作用大”等。教师做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学习者、研究者,将继续关注幼儿的点滴进步与成长,与幼儿共同开发、拓展课程资源,努力创生建构丰富优质的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