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学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南校区在区教育局和集团总部的引领、指导下,秉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教育追求,传承学校深厚的育人文化,推动教科研创新管理,实现了教学管理的新突破,达成了学校向高品质提升、内涵式发展的新飞跃。
本学期,学校承办了泰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现场会、姜堰区“大阅读”课程化推进专题研讨暨11月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省委统战部来校调研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学校荣获全国第九届体育舞蹈公开赛一等奖、第三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团体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科普研学线路及课程评比优秀奖、2024年泰州市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市大赛组织工作先进校”、泰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小学甲组舞蹈项目一等奖等;在2024年全省中小学生诵读大赛总决赛中,周辰睿同学代表泰州队,以非凡的表现力压群雄,问鼎冠军,成为唯一一位小学组特等奖获得者,吕佳萱同学获一等奖;杨梓龙同学在中俄国际象棋青少年友谊赛中,凭借出色的棋艺和稳定的发挥,在八轮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战绩,为中国代表队斩获冠军奖杯立下汗马功劳;俞梓墨、王彦智等6名同学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一等奖,多人获二、三等奖;卢笙笙、缪景辰、石耀辰三位同学获得泰州市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并在姜堰区中小学“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石耀辰同学在姜堰区中小学生“书香伴成长”读书征文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等,可谓硕果累累,成就非凡。
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争当立人好先生
本学期,学校以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及“学禁令知行止”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深入探索“学问思辨行,课均论英雄”的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人人争当“立人好先生”。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党支部积极贯彻落实区委教育工委的工作部署,定期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教师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刘拥军书记为大家上党课,有效增强了全体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同时,学校认真开展“学禁令知行止”活动,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将《姜堰区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并印发给每位教师。通过校长亲自领学、专题讲座、谈话活动、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全体教师在“姜堰区师德师风十条禁令”承诺书上郑重签名,表达了坚守师德底线的决心。
2.大力开展“课均论英雄”活动。围绕“学问思辨行 课均论英雄”这一主题,我校积极开展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各学科组在教研组长的精心组织下,围绕核心议题深入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深入研读新课标,细致剖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实现了资源的共融共享。课堂上,执教的老师努力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望,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智慧启迪的乐园。课后,同学科组的老师们迅速集结,针对课堂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行深入反思与研讨,逐一剖析教学环节,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通过反复磨课、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力求每一堂课都能成为精品之作。这种相互启发、共同反思的教研氛围,不断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果。徐静华老师在姜堰区小学科学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学校还向全体教师征集本人教学过程中最具有获得感的片段教学设计,经评选后对优秀教学设计以教师名字冠名,并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推广使用。本学期,刘拥军校长为杨网林、李晶、杨芳三位“课均英雄”的优秀教学法命名,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二、思政课引领儿童品格塑造
本学期,学校以“追最亮的星”为主题,以“科学家中队”为载体,努力打造鲜活的科学家榜样圈。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助力他们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通过“学问思辨行”项目化学习路径,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思政课程,让科学家精神照亮儿童品格。
开学初,各班在师生共商共议的基础上,向学校申报以一个科学家名称命名中队,并围绕主题布置班级文化,打造科学育人的精神场域。每个班级都通过墙报、标语、图书角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氛围。
为更好地展现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四到六年级各班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视角来讲述科学家的动人故事。每周升旗仪式上,各班轮流进行科学家精神宣讲,讲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和人格魅力。同时,评选出优秀宣讲作品进行线上系列化宣传,让科学家精神在校园内外广泛传播。
为了深入践行并弘扬科学家精神,我们组织寻访小队踏入溱潼院士故居,展开了一场探寻科学精神、领悟家国情怀的深度学习之旅。寻访中,孩子们深入了解了院士们的成长历程、家风传承及他们在科学领域的不懈追求和杰出成就。科学家们的“大精神”与孩子们的“小心灵”形成了共振与激荡。
三、探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作为泰州市“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验区”,我区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明确提出以“阅读、思维、科创”为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抓手。为此,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的部署,从课程、教师、学生选拔等几方面入手,组建教学研究团队,探索构建适合创新人才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非学科类“白名单”校外培训机构中精心遴选专业教师,参与学校科技、体育等类别的课后服务活动。这些专业教师的加入,不仅丰富了课后服务课程的内容,也显著提高了课后服务的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们共组建了25个校级社团,涵盖艺术、阅读、写作、数学思维、科创、体育等多个学科领域。从社团计划的制定到授课内容的编排,再到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期末成果的验收,我们全过程严格把控,确保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这些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春学期六年级学生参加全区钱学森班选拔,共招收90人,我校有25人录取,录取率独占鳌头。参加市级以上学生类竞赛获奖累计146人次。秋学期学生素养测试名列全区第三,其中六年级语文第二、六年级英语第五、四年级数学第四,充分展示了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四、打造幸福成长教育场景
为了让学校在孩子们的成长途中留下剪不断的牵挂、难忘的美好回味,甚至留下人生烙印式记忆,我们用心做好学校场景式打造。充分挖掘利用学校有限的物理空间,盘活学生茁壮成长需要的核心素养,传承创新中打造了“书语者”大阅读品牌场景,“小问号”科创品牌场景,“私人订制”艺术品牌场景,“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场景等。
本学期,作为阅读推广的新亮点,“书语者”大阅读品牌通过精心构建的阅读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并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素养。我们致力于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同学们遨游于书籍的广阔世界,品味着阅读的无限乐趣,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小问号”科创探索品牌场景涵盖了C++编程、航模社团、机器人社团及木工坊等多个领域。这些场所不仅配备了前沿的科技设施,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悉心指导。通过组织开展“中国儿童号”创想周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等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私人订制”艺术展示品牌场景持续为学生搭建展现个人才艺的舞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挥洒创意,展现自我,让艺术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实践品牌场景深入挖掘学校教育基因,活化利用学校资源,让教育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需求,促进其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这些场景打造幸福了一批批实小学子,他们自由汲取营养,滋润心田,快乐成长。
五、“大阅读”课程化实施新生态
11月份,姜堰区“大阅读”课程化推进专题研讨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大阅读课程化实施专题会议,并成立了课堂、课程、场景三大领导小组。通过团队式协作、对话式交流、观摩式研讨,我们力求打造可推广的大阅读课程、可复制的场景布置、可圈点的课堂研讨以及可供借鉴的学校经验。
11月26日,活动如期举行。在两节富有意义的阅读交流课后,我校精心打造的十大阅读场景精彩亮相。这些场景在造型布景、作品布展以及学生表演等方面均展现出高水平,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少年讲书人”引经据典、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精彩的表现征服了全场观众,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王东副主任对我校大阅读展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校的大阅读展示工作有内涵、有品质、有品位。这一评价不仅是对我校在“大阅读”课程化实施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与激励。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教育环境。
六、“润心”行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当今价值多元、结构多样、生活多变的时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已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更是承担着教育引导、润心暖心的责任。本学期,学校积极按照教育局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润心”行动各项规定动作。
开学初,我们对全校1850名学生全面开展了心理健康筛查。初次筛查结果显示,59名学生被列为二级预警对象。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迅速行动,一方面与班主任建立点对点联系,安排二次谈话;另一方面,对部分学生实施复测,并辅以心理健康咨询与深入沟通。综合学生的长期表现及后续评估,我们成功排除了大部分学生的预警状态,确保了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校长室牵头,由德育处布置,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科任老师实施,到12月底,我校完成了特殊学生的家访工作。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认真负责,科任老师积极配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校实行了心理导师制度。每位心理导师负责一定数量的学生,定期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明确志向、树立理想,与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体谅父母,成长为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少年。
回顾过去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始终坚守初心: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童心烂漫向未来。展望新学期,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聚焦课堂,服务学生,共同为姜堰活力教育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