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频道 -- 二实小教育集团 - 家长学校
康华校区家长学校线上课堂|教会孩子珍爱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2024-03-25 15:56:02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第二章“家庭责任”篇中特别提到,父母应该“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年轻人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生命在他们眼中似乎无足轻重,说放弃就放弃了;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护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超越生命中的藩篱。在这种大背景下,普及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不涉及太多理论,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看法,希望可以给各位家长提供思路和参考。

在我看来,生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和超越生命珍惜生命是其他两个话题的基础。毕竟,只有珍惜它,才愿意保护它,才想要去超越它。

珍惜生命:让孩子明白“我拿这条命有什么用”

要教育孩子珍惜生命,我们势必要回答孩子两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珍惜生命”,以及“我为了谁珍惜生命”。

第一个问题看起来挺容易的,很多人会回答:“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啊。”“生命是很宝贵的,失去就没有了。”

然而,对于那些准备放弃生命的孩子来说,这些答案未必能听得进去,因为他们的切身感受往往是:生命空洞,充满痛苦,缺乏意义,这样的人生为什么还要过下去?早点儿放弃不是意味着早点儿解脱吗?

所以,要有力地回答“为什么我要去珍惜生命”,就要帮助孩子发现生命的意义所在。

对一个人来说,意义感往往意味着自身愿望的达成。所以,父母要陪伴孩子找到自身的愿望并努力去达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成就感、充实感和意义感。

有些小孩自杀就是无聊造成的,学习没什么意思,生活没什么意思。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找到他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

这个愿望可大可小,大到要改变世界,小到要学会一道题;这个愿望可以很长远,比如未来要成为科学家,也可以就在眼下,比如想捏一个酷似自己的小玩偶。

找到目标后,还要努力去达成。有些孩子自杀可能是遇到了挫折不知道怎么办,也可能是长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感觉无助又无望。

所以,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我是能干的”可以创设一些情景如做家务,让孩子通过具体的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题时,提供具体有效的帮助。

通过一些具体愿望的探索、实践和达成,孩子才能逐渐发现生命的意义,也能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多彩。

事实上,这个原则对大人和小孩都适用。

所以,要让一个人自觉自愿地珍惜生命,必须让他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让他体会到:我可以用生命追寻自己的愿望,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我也有能力做到。这时,他才会真心实意地认为:这条命其实还不错,我不能随便放弃。我要好好活下去,还要活出花来。

当孩子发现了生命的意义,“我为了谁珍惜生命”也就有了答案,他自然会明白:我珍惜生命是为了自己,我是为自己而活的。

当然,这个答案还有后半句:同时也为了父母。在明白“珍惜生命是为了自己”的基础上,了解“珍惜生命对于父母的意义”,对孩子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当孩子体会到自己是被爱着的,体会到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牵动其他人的心,就能感受到自己和亲人的连接。在他们孤独、空虚的时候,这份内在的连接感会像钢缆一样把他们牢牢稳定住,让他们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在孩子经历心灵风暴的时候,连接感会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我们常常会看到,警察在处理危机个案时经常劝慰当事人:“想想爱你的人,你有个三长两短,他们该多伤心?为了他们,你要珍惜自己啊。”这种对于当事人连接感的呼唤,往往就能让对方回心转意。

关于这一点,父母有很多事可以做。

孩子过生日时,不只是买礼物吃蛋糕,还可以和孩子聊聊他出生时的小故事。比如为了怀上他,做了哪些努力,如何渡过各种难关。再比如几年前的今天,妈妈在产房里疼得大喊大叫,爸爸在走廊里走来走去,他是如何冲破各种阻碍勇敢地来到这个世界的……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和孩子聊一聊那些刻骨铭心的付出,一起经历的艰难时刻。比如三岁那年,你发高烧,半夜又下着大雨,爸爸出差了,妈妈抱着你,如何赶往医院,在医院经历了什么。
再比如有一次你摔倒了,腿肿了,看你哇哇大哭,爸爸也跟着哭了,他可是个不轻易落泪的男子汉呢……

保护生命:达成内在平衡与外在和谐

当孩子真正懂得要珍惜生命后,接下来就要学会保护生命。

这其中涉及一连串的技巧,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保护自己”(达成内在和谐)和“保护人际关系与外部环境”(达成外在和谐)。

先说保护自己。对此,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要懂得防止外来侵害。关于这方面的生命教育,学校和父母是经常做的。

比如学习关于消防、交通、自然灾害应对等方面的一系列安全教育知识;告诉孩子要提高警惕性,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等等。

每次放假之前,不少学校都会向家长发出“温馨提示”,建议他们从疫情防控、防火、防漏电、防煤气中毒、食品安全、防网络电信诈骗和不良网络贷款侵害、防个体极端事件等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我觉得,这些措施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自我保护还有一个热点话题,就是“防止校园暴力”,包括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学生之间的霸凌事件以及来自外部人员的暴力事件。
有些学校会定期演练,让孩子轮流扮演受害者、旁观者、施救者等角色,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保护生命的意识。

其实,这类角色扮演的游戏,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做,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增强和巩固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还能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超越生命:做好自己,不断前行

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后,他们的人生就会获得滋养。这时,我们就要和孩子一起迎接生命的超越。

提到超越生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得干点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啊?

其实超越生命首先要做好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我们才能为家庭幸福而付出,才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关于如何让孩子做好自己,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书,也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尝试,我不做过多的分享。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父母一定要放下偏见,真正看见孩子,为孩子做好自己提供空间。

我见过太多父母过于看重成绩而忽略其他,使得孩子既不能在不喜欢的学业上有所成就,也不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有所施展。父母需要看到一个现实,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善于读书,人生的出路也不只有考大学这一条。

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除了读书以外的更多平台,给他选择和试错的机会,帮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擅长的,他的生命才能真正绽放

我经常和学生们分享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孩特别喜欢捣鼓汽车,妈妈没有强迫他必须上大学,而是尊重他的选择上了职业学校。毕业后,他从事汽修工作,不到一年就被升职调到了北京,又不到一年被派到德国进修,如今已经是行业里的佼佼者。

在这方面,国家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要求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尤其要尊重个体差异。

“双减”政策落地,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更好地去探索和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孩子会获得大大小小的成就,同时也会触碰到限制。这时候,就涉及超越生命的第二层次—求变。我们需要越过藩篱,不断前行。

遇到具体的、客观的障碍时,比如转学后,孩子想尽快融入集体,却一直融不进去,怎么办?父母需要看到问题是什么,并想办法帮助孩子去跨越。可以观察下,是地域文化问题,还是孩子不善表达?班里有没有比较友好的同学可以作为交朋友的突破口?班主任会提供怎样的协助……帮助孩子跨越这些障碍,他就能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开始新的学校生活。孩子也会明白:只要肯去想办法,找到突破口,人生就会迎来一次次新的拓展。

遇到有冲突的、主观的障碍时,比如家庭本是为孩子提供滋养的,但父母自身的障碍也会制约孩子的发展。

父母老是念叨,女孩小学读得好,初中以后就会被男孩比下去。这种暗示很容易变成一种思维障碍,从而演化成一种自我设限,导致孩子上初中后失去进步的动力。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对自身局限有清醒的认识,时刻提醒自己和孩子,不能把某一个人的观点当作唯一标准,而要走出去,多听取不同的声音,看到更多可能,才能不断跨越已知,走向未知,不断前进。

最后,我想说,最根本也最有效的生命教育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只有父母先读懂生命,热爱生命,才能将这份信念传递给孩子。如果父母内心空洞无物,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也不值得珍惜,那么,孩子很难从父母身上获得坚实有力的生命信念。

父母有,孩子才有;父母无,孩子便无。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精进的过程,愿我们共勉。

发布:黄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