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
电子产品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改变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
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远离网络沉迷的重要性便越发凸显
什么是网络成瘾?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网络成瘾不应被简单定义为一种疾病,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往往伴随着其他问题,涉及家庭、学校和孩子自身,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应该正确关注和教育、学校支持,以及同伴帮助,都可以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使用。
认识危害 提高警惕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沉迷网络看似获得了短期的快乐,沉迷网络、过度滥用电子产品等行为,对青少年的视力损害极大!而且长期如此会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家长应该提高警惕。
科学用眼 保护心灵窗户
如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然成孩子们热衷的“玩具”。不少孩子视力下降,甚至患上各种眼部疾病。有些孩子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近视,也不能准确地表达眼部的不适,所以家长极有可能忽视孩子可能存在的斜视、弱视、角结膜炎或先天性眼球疾病等。如果孩子经常眯着眼睛看东西,家长就需要警惕孩子是否视力下降或者患上散光。学生的视觉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控制眼睛闭合的肌肉和瞳孔的收缩能力不如成年人,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会加重近视和散光。
家校携手 远离沉迷
1.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儿童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积极的亲子关系,它以温暖、关爱的互动为特点,家长敏锐地对孩子的行为线索做出响应,提供适龄互动,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我们既可以在吃饭的时间跟孩子聊聊天,不仅仅讲的是学习,还能讲到生活上很多事情;也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运动、去外面走走,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
2.制定规则,增加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在小的时候,家长要给他初级的防护,可以给手机设置儿童权限,并利用软件限制时间。当孩子9岁以后,当他要使用手机或者网络时,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商量,但此时孩子的意见要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要制定让孩子有自主感的规则。如:周末写完作业可以使用手机 30分钟,只能在父母在家的时间使用,在客厅使用,不能带至卧室,且要给手机设置开机密码,用时要征得父母同意。同时,还应该有奖惩制度,如违约一次,减少2天手机使用权;坚持一周,可以奖励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大餐等等。
3.发挥孩子优势智能,增强其成就感成功除竞争中成功,还有很重要的是合作中成功;成功除学习之外,还有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个人特长、健康的人格和身体等。在学校和生活中,始终要保持自信和高自尊水平。对于孩子成才的问题,家长要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可能有逻辑上的优势,可能有运动上的优势,也可能有语言、音乐、空间上的优势等等,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来挖掘孩子的优势智能,只有让孩子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才会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掌控感也就越强。
4.丰富业余生活,增强孩子抵抗能力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业余活动,只有当孩子拥有了丰富的业余生活后,才能抵制住网络上的各种诱惑。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出去玩、一起去锻炼身体、一起下象棋,带孩子参加社会综合实践、亲近大自然等等。
5. 爱的鼓励,应对各种挫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在面对遇到困难、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是家长的鼓励。家长不仅要给孩子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要跟孩子一起讨论碰到的困难以及该如何来化解它。让孩子在挫折中既得到爱的鼓励,又得到了成长。
让我们合理运用网络、科学用眼,远离网络沉迷、预防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