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频道 -- 泰州市姜堰张甸中心小学 - 校务公开
张甸中心小学2023年秋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023-09-10 07:44:44

常思常问,真抓实干,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张甸中心小学2023年秋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高举“团结”大旗,秉承“奋进”校训,传承“农耕”文化,以“办高品质的农村小学”为目标,狠抓常规管理,加大“融改实验”研究力度,加强教育科研,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聚焦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立区做贡献,为擦亮泰州“教育之乡”金字招牌立新功。

工作目标:

1.精细管理,真抓实干,力争区绩效考核优秀。

2.学校安全防范,校园安全、维稳、和谐无事故。

3.推进“农耕”文化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影响力。

4.推进“奋进”好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5.推进“十好”养成教育、近视防控、体质健康、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活动。

6.加强保教配合互动,促进保教质量提高。

具体措施:

一、创优争先,细化管理,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1.党建引领。1)创先争优活动。根据规定不走样,正常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层党组织活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坚持规范发展党员。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教育教学常规,划定课堂底线和红线,强化巡查和防控。持续做好“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工作2)丰富党建内涵。及时宣传党员先进事迹、“一校一品”党建资料、党员论坛等,大家共同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人人关心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3)擦亮党建品牌。加强学校“农耕党建”品牌项目建设,培植“三四带头”“一校一品”党建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结合“百校千师访万家,党建引领高质量”主题活动开展,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开展学校党支部“书记晒项目”活动,将党的领导贯穿学校治理、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

2.德育为先。(1)落实“十好”养成教育。继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十好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反复训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学会做事和做人。(2)拓宽规范育人渠道。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以学习党的二十大“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生命健康”等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关心学生生命健康,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笑容。(3)课程助力学生发展。“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走近学生、关爱学生。课程是学生素养发展的跑道,用好自身已有的优势,开发贯通课程、特色课程、家庭教育课程。活动是张扬校园活力的马达,全力打造科技节、阅读节、体艺节,让张扬学生个性特长;关心学生生命健康,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笑容;建好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聆听窗外声音。

3.安全卫校1)通过国旗下讲话、橱窗、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活动安全、消防安全、校车安全、防震防火防灾防溺水等系列主题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2)强化校车管理。切实根据上级精神,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文件要求,不遗余力实施规范管理,努力让师生乘安全车,让家长放心。

二、凝心聚力,立足常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严格学籍管理。认真学习上级最新的学籍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招生转学、学籍管理,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对在籍不在校等特殊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及时上报,实施每月一次的电话联系、微信聊天、上门确认等工作举措,建好控辍保学一人一档工作,保证每一个孩子应学尽学。

5.切实减负增效。1)建立作业监管机制,由备课组长、班主任统筹把关每天的作业质量、作业时间、作业难度,继续规范校本作业的实施,开展校内评比活动,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继续推进课堂监管措施,提高听课组、备课组的工作效能,加强计划制订、进度调控、学情监测、教学评估等方面合作与交流,抓住区局管理契机,邀请教研员进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3)严格常规检查工作,实行“一月一检查一通报”制度,对优秀的教师、班级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老师进行谈话,并形成整改报告。(4)全力打造科技节、阅读节、体艺节,让张扬学生个性特长

6.丰富学生活动。1)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将增加学生学科竞赛内容,分别举行中高年级作文现场赛,学生素养及单项能力过关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加强指导学生写作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向《教育周刊》等刊物投稿,全面提高学生素养。(2)丰富体艺活动。积极开展体艺活动,加强校足球队、田径队、篮球队训练,并组织参加市、区比赛,争取好的名次。

三、攻坚克难,注重内涵,提升教研科研层次。

7.做细集体备课。坚持问题靶向、需求指向、效果导向,积极尝试“互联网+教育”,创新集体备课方式,做到“四定”“四有”“三备”,优化三次备课流程,放大备课组、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帮扶引领作用,尝试实施大单元教学,大力推进任务驱动、深度互动、及时练习、当场反馈的课堂范式,以“学”为中心,深化M—IT课堂变革,利用希沃白板等信息技术精准助学、助教、助管、助研,不断提升智慧教育水平。抓住区局开发学校标准化管理平台契机,继续开展真实、高效的集体备课活动,逐步形成形成“一人初备—小组研讨—组内试教—形成二稿—大组呈现—集体研讨、修订、反思并形成共享资源”的集体备课+主题微讲座流程。

8.做实教研活动。(1)校长进课堂。“一个校长如果不深入课堂就等于蒙着眼睛的工程师。”开展长进课堂,以“吾”敢精神,以上率下,推动校长磨课、上课、听课、评课,守牢课堂主阵地。局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员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必要时上一堂“下水课”,教研员要上示范课。实施“课均论英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实施“课堂双评价”,让“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2深入随堂课。组织推门课、预约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听课,随时解决问题。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不少于30节,校级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听课后评课要做到“四个一”,即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跟踪一项研究。加大“融改实验”的研究力度,以“M-IT课堂”为研究主题,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举行校务成员示范教研课活动,鼓励教师间开展随堂听课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创新理念,推广特色,提升学校知名度。

学校是文化的高地,文化是学校的标识。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梳理学校“农耕”文化理念系统、物型系统,提升学校“农耕”文化品味,打造学校“农耕”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初步构建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于一体的学校课程图谱。

9.深入打造“农耕”特色文化。从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入手,以打造农乡特色、耕读精神为抓手,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厅、农耕书香厅、四季丰硕园、农耕小达人宣传栏、农耕班级文化等,加大宣传力度,让向阳花开的校风、润物无声地教风、拔节生长的学风深入人心;探索“三真三会三能”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创新劳动课程教育,用好农耕种植体验园,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让劳动教育落地生花;开展“言耕、慧耕、艺耕、力耕、创耕”特色课后服务文化建设……倾情打造“农耕”品牌,传承“农耕”文化。

10.再接再厉提升品牌特色。围绕“农耕”文化,深入梳理“五耕”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兴趣创建社团,组织好舞蹈、合唱、绘画、剪纸、泥塑、足球、田径、棋类、计算机编程、航模、七巧板等社团的训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多元化人才。继续开展C++编程社团活动,加强编程课程建设,强化编程与新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组建航模社团,建立工坊,邀请航模专家到校指导,力争在获得省一等奖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让编程课程与航模建设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学校的一张名片。

五、历行节约,精打细算,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11.规范学校财务。进一步严格规范财务报账制度,准确及时传达上级财务改革措施,按规定公示财务状况,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根据学校目前财务状况,进一步开源节流,开学前做好资金预算,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

12.加强食堂服务。对师生伙食进一步科学配餐,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优化学生就餐时间安排,提高师生餐饮质量,营造温馨幸福的生活环境,研究学生菜谱,用味道留住学生的胃、留住学生的心

13.爱护公物教育。加强学生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杜绝学生破坏学校公共财产的行为,以班级为单位,与班主任签订班级公物保护责任书,建立班级财产保护责任制和破坏照价赔偿维修制度。

14.丰富文体活动。工会以问题为导向,设立意见箱,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倾听教师心声。1)活动凝聚人心。继续开展有益身心的系列活动,丰富教职工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老师充实的工作与轻松愉悦有机结合,充分让老师享受职业的幸福感。(2)关爱滋润心灵。知教师所想,赏教师所长,解教师所疑,容教师之过,纾教师所难。心中有爱,走近教师,设身处地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15.完善管理制度。实行主管校长责任制,各条线领导分块抓,全体教工共参与的管理模式。所有的班子成员每人任教一门主要学科,负责一个年级,分管一条线,细化环节,落实到人。

16.提高办学资源。启动学校食堂建设工程,让全体师生早日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发布:李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