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马上要10岁了,他6岁的时候我曾期待可以从学网球开始,逐步过渡到壁球,以助孩子将来考学。但在学到第二年时,孩子已经非常不情愿、不快乐。第二年结束的时候他提出来停止学网球,改踢足球。我们答应了。

 孩子踢球的时候是真开心,还能锻炼身体。一周三次,家里人轮班送他去俱乐部训练。我观察到,身边绝大多数成年人生命中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件事情,身边的不少孩子即使有热爱的事情,家长也不会给机会去做。

 类似的事情还有弹钢琴。在老师教得有趣且每天练琴时间不长的前提下,孩子是蛮喜欢弹琴、学音乐知识的。学琴路上,有经验的家长心里都有数,这样是非常难弹到“有用”的程度的,但我们也没有强制孩子延长练习时间。

 “无用”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全无意义呢?当然不是。孩子新的乐理老师每周带着他们几个小朋友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授乐理知识。孩子一次都不想错过,感兴趣到发高烧到快40度了还怕会落下一节课。我把这些理解为:他对这件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很枯燥的事情有热情。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在孩子觉得适宜的强度下小心保护这个热情。

 我不是没有育儿焦虑,但有一件事一直提醒我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前两年我去儿童医院的住院区域,听到一片撕心裂肺的孩子的哭喊声,立时腿就软了,只好停下来站着冷静了一会儿,才能继续往前走。

 孩子现在健健康康的,我还要什么?如果真想多要点什么,那就是希望孩子心理也健健康康的。乐观、有韧性,自尊、自爱,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生活中的一切。人生在世,谁能一帆风顺呢?如何在经历挫败后仍能找到自我、稳稳前行,是我觉得可能比上名校更重要的事。

  (《北京青年报》1.15 敏敏在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