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行至善树品质 融改创新促发展

     2024春学期姜堰区南苑学校教育集团王石小学校区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校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服务、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诗行至善”校训,引领全体师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诗意行走,让师生在诗文阅读欣赏中学会明理、明德、成人、成才,充分挖掘“种得园”劳动教育课程,以劳动为桥梁,整合各学科课程资源,体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教师中树立“金碑银碑不如家长口碑”意识,实施“面上打基础,点上求突破”策略,抓住“融改实验创新发展”机遇,打造乐学课堂,真抓实干,提质增效,努力办家长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实抓党的建设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大方向。

1.党建工作基础实实在在抓。找准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精神文明程度。党史学习做到“有声有色”,思想宣传做到“有板有眼”,队伍建设做到“有点有面”,党建融合做到“有枝有叶”,廉洁教育做到“有条有理”,党建品牌做到“有花有果”。

 2.立德树人大方向明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帮扶,开展了“寒冬送温暖,爱心暖童心”、党员结对帮扶、暑期校外辅导站等系列活动,做到常态化、长效化。

(二)狠抓师德师能建设,坚持队伍发展有动力。

1.师德建设一以贯之。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泰州市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行动方案》以及《姜堰区教师十条禁令》,举行师德师风承诺活动,重温姜堰教师誓词;深入推进教师公益服务、万名教师访万家、教育行风评议等活动。通过系列举措引导全校教师坚定职业理想,坚持职业操守,消除职业倦怠,以最美教师为榜样,以师德模范为楷模,崇廉尚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多名教师获评““泰州市优秀教师妈妈”“泰州市优秀班主任”“姜堰区最美教师”“姜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2.师能发展常抓不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进行“双减”政策学习、课程标准研习、课后服务研讨、主题论坛交流等业务提升工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骨干申报、岗位练兵等,审核专业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并给予客观等级评价。校级干部带头参加教育管理、课程建构、特色建设等培训;教师学历、骨干教师人数符合相关标准,学时培训达100%;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分层作业设计、“M-IT”融改实验、业务能力测试等;经常性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培训,开展主题沙龙,制订相关考核细则,督促履职尽责。

(三)真抓教学常态管理,坚持质量提高上品质。

 1.教学管理有板有眼。主要凸显“研究双减、常规巡课、督查点评、专业研修、综合奖励”二十字方针,抓实创新管理,赋能质量提高。尤其在构建良好教育教学生态方面,提出了“目标要立足在课标上、能力要体现在课堂上、反思要凸显在研讨上、评价要强化在差异上、合作要聚力在沟通上”等提质增效工作思路;教学常规管理推行“走访式”模式,管理人员巡查教师的候课、上课情况,重点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运用状况,并深入到教师办公室中,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后,与教师拉起“家常”,就有效备课、高质课堂、靠实补差、家校合作等话题进行互动式研讨,积极听取教师有关教学服务、管理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2.教学实施有序有力。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好课程计划,编排课程表,开全上足所有课程。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强化作业统筹,保证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充分考虑到学生学情实际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坚持“基础+弹性”的原则,实施分层作业;切合校本实际、师资特长和学生兴趣,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制作类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保证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延时托管服务落实到位。

(四)深抓教育科学研究,坚持教改探索炼韧劲。

 1.科研管理扎实深入。在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的帮助下,系统举办“理论学习促思考”“例会分享树榜样”“外出培训长学识”等活动,促进教师善于用新理念、新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聚焦“课程+课堂+课题”的深度融合,借助教学实践、主题论坛、集体备课等载体,践行“呈现真情境、提出真问题、激活真兴趣、合作真探究、展示真交流、总结真评价”真实课堂教学范式;紧扣课改前沿、实践得失、教学展望以及教学焦点问题,引导教师深度反思,做实微课题研究,持续撰写论文、案例、随笔等。

 2.融改实验稳步推进。通过“建立组织重管理、坚守阵地重变革、放大影响重内化”等措施稳步推进实验项目。利用校本培训、推进会议,经常性地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实验骨干教师学习有关项目实施的知识,尤其是积极参加区级层面组织的融改实验专题培训,多频次的组织大家观看“信坛”主题分享会视频;鼓励教师利用泰微课、网络资源以及相关网络平台,精心组织教学,将难以理解的知识技能,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讲解、演示,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环节清晰、引导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五)常抓良好习惯培养,坚持学生成长长特长。

1.“八礼四仪”教育内化导行。强力建设校本化德育,以“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为鲜明特色,全方面、全过程抓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将“八礼四仪”教育构建成校本课程,列入课表,与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统整授课,取得较好成效。同时,切实将“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与三字经结合,编排成“绸舞”,组织学生们大课间演绎、传唱;每月分年级段进行争章评比,班主任依据争章规则,根据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的综合表现授予“红星章”“红旗章”“火炬章”“特色章”,红领巾奖章的运行使用,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八礼四仪”教育的内化导行。

2.主题德育贴地行走。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校内持续开展了“红领巾爱学习”主题德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优势,在党的精神感召下,优化德育品牌建设,通过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童心向党,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国梦--行动有我”等途径,让爱国情怀、奉献意识和创造品质深深根植于学生心灵。校外分期开展了红领巾寻访主题德育寻访活动,深度挖掘和利用区域教育资源,组织各中队走进蒋垛苏维埃纪念馆、杨根思纪念馆,了解烈士的励志成长、顽强斗争的一生历程;走进高二适纪念馆,赏析了馆内珍藏的名家碑刻、匾额、楹联以及高二适先生的遗墨、批注书籍等珍贵文物;走进官野种植基地,参观规模大棚种植场地,领略了大棚种植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要领……专题寻访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家乡之情,拓展了知识视野,渗透了致富创业意识。小海鸥中队获评为泰州市“杨根思中队”。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校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1.扩大优质教育宣传的辐射力。我校在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办家长满意的家门口的学校,同时借助外部力量,帮助学校改善优化办学条件,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在招生时间节点,精准掌握适龄儿童入学信息,走进学生家庭,细致做好家长思想工作,让孩子在家门口学校就读。

2.培植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力。制定持续性激励措施,让“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培训成为新常态,建立完备的教师业务能力考评机制,打造教师发展学习共同体,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实力和全学科、跨学科业务能力,促进市区级“三级骨干”教师数量稳步增长,促进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