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深入领会区教育局申局长《九思九问》、《九炼九变》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家门口的教育。

一、学校一年来发展概况

一年来,学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质量立校为核心,以课堂改革为抓手,以作业设计为切入点,以生命健康教育为灵魂,减负提质增效,经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不少成绩。许雯同志荣获泰州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一等奖,凌云同志荣获泰州市综合实践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凌云获评区级优秀班主任,许雯获评姜堰区第七批小学数学教坛新秀,赵越获评区级征文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学校成功申报2个泰州市级研究课题,许雯老师省级研究课题核心成员,仲敏老师论文《“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科学创新作业设计策略》获泰州市级一等奖,凌云老师的劳动教育项目探索:劳动启慧 多元成长获区级一等奖,孟进静老师的乐学好课堂优秀课例《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获区级一等奖,其它教师论文、案例、竞赛获奖或发表国家级2篇、省级5篇、市级5篇、区级3篇;林紫涵同学获省小学生实验知识竞赛优胜奖,王星仁同学荣获区红色故事宣讲金牌宣讲员称号,并在区“讲 诵 演”阅读素养大赛银奖,林希康同学参加小学科学小论文竞赛获区一等奖,王梦萱《自动感应水龙头》在区综合实践活动师生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学生其它各项竞赛二三等奖15人次。

二、主要做法

1.注重党建示范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区委教育工委的工作要求,党建工作切实做到思想建设重素质、组织建设重规范、作风建设重严格。认真落实主题党日活动:定年度活动计划,定每月活动主题,定活动时间内容流程,上报审批,按时开展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致敬杨根思,弘扬三个不可能,支部书记带头为师生上《统一是历史大势》思政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严格落实教育局今年出台的“十严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注重校园文化熏陶,强化品牌品质建构。构建学校“种得”文化,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服务、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校训,引领全体师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明理、明德、成人、成才,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以“诗行至善”这一传承,积极参与全国融合信息化教改实验,全力推进《“构建‘数据诗文’促进经典诵读学习方式的变革”》品牌品质项目,借力信息化平台,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语言能力。

3.注重主题特色德育,强化学生品行培育。坚持“给学生最阳光的青春,给学生最坚实的基础”的德育总基调,以素质教育“5+2”工程主题德育行动为抓手,深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狠抓“八礼四仪”教育。在抓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有效发挥“种得园”劳动教育基地的综合功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历松土、除草、施肥、捉害虫以及收获成果的整个劳动过程,既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又获得了“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成就感。《泰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了学校劳动教育取得的成果。

4.注重“双减”落地落实,强化绿色质量提升。制定了《姜堰区王石中心小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确立“学为中心”教学思想,实施“十项”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完善教学评价标准、落实作业减负要求、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做好线上学习服务、加强家校共识沟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双减执行力。同时制定了《王石中心小学课后服务作息时间安排表》、《王石中心小学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安排表》、《王石中心小学2024秋学期各班课后服务活动人员安排表》、《王石中心小学学生家庭作业设计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安排,责任具体到人,确保“双减”落地落实。

5.注重学校常规执行,强化过程跟踪督查。根据《王石小学绩效考核方案》、《王石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量化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狠抓落实。学校各部门工作计划、各学科教学计划、集体备课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等能紧扣区教育局学期初工作安排,并契合校本实际,做到目标明确有特色,措施具体可行性高。在教务处和教科室工作计划中,每班每日任课教师安排表、竞赛活动计划表等内容新颖充实,活动过程记载具体,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更显灵动实效。同时,学校梳理了教师一日工作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过程,学生一日在校过程、开展活动过程等,着重抓开始、准时、有序、成效,通过“跑、看、查、督、改”,即时矫正拖沓、迟到、散漫、无序等细节,规范各种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6.注重安全做细做实,强化全覆盖管理。

加强校园安保管理,定期组织召开校园安保会议,强化纪律教育,要求早到校、晚离校,佩戴装备站高峰,做好来人扫码、测温、登记,对口接待等手续,时刻关注校园门口的状态,并及时汇报,实施“日查、周结、月报”制度,坚决守好学校大门、确保师生平安的第一关。

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先调研了解校车的相关事宜,组织人员现场勘测线路,再召开校车车主、驾驶员、跟车老师相关会议,制定并实施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签订各种安全协议责任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立即处理,切实做好校车运行管理服务。

加强校园食堂管理,定期召开食堂食品安全会议,严格落实食材验收,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谱并随时不断地调整,努力让师生们吃饱、吃好。从食品和大宗物品的招标采购,到菜谱的制定与实施,到校舍的整理与维修、排污管的处置,再到校园的消毒与防疫,甚至小到螺丝水龙头门帘等,反复推敲,科学地及时处理,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正常运转。

加强活动过程管理,制定实施消防、地震、防火防水防电防暴等各类演练,并及时总结得失落实相关要求。努力完成安全平台的各项任务,及时报送各种材料,申报了区级平安校园,法治征文和自护情景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进一步形成安全、稳定、健康的校园风貌。

加强师生家长安全管理,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类警示教育,大会小会反复讲安全,从交通、饮食、言行、生活、办公等方面入手,结合工作纪律抓安全,严禁各类体罚和变相体罚,善待学生和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委会,参与并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组织值班教师会同安保在学校大门口通过不同形式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形成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的安全教育合力,确保校园平安。

三、今后方向

1.精准定位学校文化内涵。要围绕“种得”文化内核,寻根溯源上位更具统领性的办学哲学、办学使命,拓展延伸下位更有指向性的校训、三风、班本文化标识,要从姜堰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度,构建架构清晰、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管理文化,通过更高层次的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学校在区域发展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精心实施校本研修策略。要进一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短板弱项,探索“双减”背景下校本研修的实践新路径,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两个主题,落实奖励激励措施,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教师有效集体备课、校内外教学研讨、作业研究设计、线上线上培训、专家到校指导等方式,聚力教师专业发展,彰显校本研修独特的“引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