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德树形象,咬定质量不放松
泰州市姜堰区兴泰中心小学2024年秋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社会满意的学校。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学质量,各学科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5.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三省吾身,加强师德。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姜堰区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等规定,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师德楷模,弘扬高尚师德,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开展师德师风案例分析研讨会,通过对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分析,引导教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师德自律意识。
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让教师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和举报电话,畅通监督渠道,及时受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举报和投诉。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性。
(二)以进为胜,提高质量
1.推进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全员树立“进位”目标,抓实教育教学质量,以“进一位”为硬任务。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将采取措施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指导:一是通过专家讲座、示范课、个别辅导,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师徒结对的作用,从师德、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业务素养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四是继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说课评课,开展教学沙龙,观看优秀课例等形式,从中汲取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五是尽力增加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以强化“教学反思”为主要抓手 ,推进行动研究的创新。“教学反思 ”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高效途径,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有效方式。我校在本学期推进“教学反思 ”过程中,要引导教师 体现“教学反思 ”的“有效性、 实践性、指导性、 问题性”特征 ,在理论学习、实践与写作三者结合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加强教学反思研究的指导与推广,使教科研与课堂教学一体化,通过校本研究制度建设催生“教师即研究者”的繁荣状态。
3.规范课题研究,强化过程管理
抓好现有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对学校现有课题进行规范管理。我们要继续以正在开展的课题为抓手,出成果、出影响。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组织课题承担者按实施方案开展多层次、 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 ”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继续紧扣“有效备课”“高效课堂”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并把科研工作与主体化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提倡每位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凸显教、研、训一体化的科研理念。
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学校对老师研究的科研成果或他人研究的有价值成果制定推广方案并认真实施,及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定期进行成果转化效益评价,使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
(三)张弛有道,精细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课程。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构建“高效课堂”
围绕课堂建设抓管理。克服常规管理中只“管”不“理”的现象,探索常规管理的规律。以课堂为中心,抓住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置等关键环节进行督导。
(1)对集体备课,要采用分管领导深入参与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提高实效。
(2)课堂教学管理让看“两课”(推门课和先行课)成为习惯,动态和静态结合、互补开展工作。
(3)对作业设置及批改的检查重分散抽查,轻突击检查。
(4)科室和年级组整合,成立“大教学处”,条块结合实行团队管理。
3.抓实德育工作
(1)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完善校内外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局面。一是要加强学校管理,健全德育工作管理网络,进一步优化校内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长培训讲座,增强德育实效,三是发挥好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合力。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学生德育领导与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讲求实效的德育队伍,为提高学生德育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和有序性。根据学校的传承经典的特点,寻求自身的突破口,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以“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榜样示范为主,积极开展阶段性工作评选活动,将教育主题、国旗下讲话等活动融为一体,突出教育的重点和特色。积极开展学生、教师、家长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校园读书氛围,并将读书延伸至家庭。
(4)引进管理机制。为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是将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个人、文明教师的评选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之中,二是将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列入辅导教师的业务考核。以此来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突出成绩的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奖励,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热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5)办好“班主任论坛”,加强班主任的工作管理,制定“文明班级”评比规则,强化“文明班级”的名优效应,坚持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的评比制度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卫生、仪表仪容、爱护公物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实行每天领导、教师和学生同时值日,对各班进行日常规管理,以班级为单位,以值日情况为依据每月实施一次文明班队、文明班主任、文明学生考评。
(6)继续抓好德育常规工作,强化养成教育,打造“文明校园”。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常规抓起,从小抓、抓小事,落实校园卫生、纪律精细化管理。通过教育和训练,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重点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7)充分发挥班干、队员在班级管理的小助手作用,通过教育辅导、班级结对、班干竞选等方法,培养班级管理小助手,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成绩清单,全员争优
帮助全体教师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激发其内在动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列成绩清单的方式,促使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激励,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实现全员争优。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明确成绩清单内容
(1)教学成绩: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情况、所教班级质量进位情况等。
(2)教研成果: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学竞赛等方面的成果。
(3)班级管理成效:班级纪律、班风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的表现。
(4)专业成长: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获得的专业证书等。
(5)师生评价:学生、家长及同事对教师的评价情况。
2.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1)组织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短期和长期目标。
(2)指导教师根据发展规划,确定每学期的具体任务和努力方向,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成绩清单指标。
3.提供专业支持
(1)师徒结对:为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2)培训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包括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理论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
(3)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校内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公开课展示、教学反思交流等,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4.建立激励机制
(1)定期评估:每学期对教师的成绩清单进行评估,及时反馈教师的进步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2)表彰奖励:对在教学、教研、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如评选“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优先: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中,优先考虑成绩突出的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开动脑筋,发扬特色
1.深挖底蕴创品牌,传承书法扬特色
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旗帜鲜明地打造书法特色品牌并长期坚持。
(1)用好学校硬件设施(“二适碑林”、“高二适资料陈列室”、“二适文化长廊”、书法专用教室和书协活动室),保证书法活动的正常开展。
(2)将教育教学与书法相结合,积极开展书法活动,每周进行学生优秀作业展评,每学期组织师生书法竞赛,评选“书法之星”,每学年举办一届隆重的书法艺术节系列活动。平时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师生书写弘扬师德、庆祝国庆、廉洁教育、法治宣传等主题作品,走进社区为居民义务写春联等,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全校推广书法韵律操,积极尝试开发地书课程。
2.绿茵球场展英姿,顽强拼搏勇夺冠
将校园足球作为一项特色活动来打造,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足球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在训练中,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和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体能练习和战术训练,争取再创佳绩。
3.聚焦“四精”促团结,堰上石榴花正艳
针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这一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切实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以“四精”为主要抓手,(1)精细健全机制。学校制定“民族团结示范班”、“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评比方案,建立有效的民族团结工作激励机制。健全少数民族学生档案,做到“一生一档”,成果丰富,包含各种奖状、证书、书法美术作品、作文和教师评价等,详细记载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2)精致打造平台。学校紧密围绕“一室一园一长廊”,打造民族团结教育主阵地。“红石榴家园”活动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钢琴,并从主题墙、标语、图片,到书法作品、装饰品等,充分体现民族风格。在“红石榴园地”,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栽种石榴树,并取名为“民族团结树”。将紫藤小路改造成“民族团结长廊”。(3)精准结对帮扶。全方位关爱少数民族学生,组织教师“大手牵小手”、学生“手拉手一起走”结对帮扶活动,充分体现和谐幸福一家人的民族情感。学校多方携手,联合关工委、团委和公益组织,开展多方位的关爱行动,向少数民族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让学生们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赤忱关爱。(4)精心组织活动。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到古镇、砖瓦博物馆等游玩,利用传统节日和学雷锋、法治周等契机,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活动中,并充分利用多彩社团,开发竹竿舞蹈、陶笛等课程,助力学生成长。
(六)互敬互爱,和谐向上
在校园内营造互敬互爱、和谐向上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赢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1)以“互敬互爱,和谐向上”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队会、团日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举止,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鼓励班级制定班级公约、班歌、班徽等,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2)建立班级互助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互助、生活互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开展班级评优评先活动,评选出“文明班级”“和谐班级”“优秀班干部”等,树立班级榜样,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1)建立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2)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增进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心和教育学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3)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