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父母之间有些事,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做,比如表示恩爱、互相呵护、关心。

但有些事却不能做,孩子的心灵既敏感、又脆弱,孩子的观察力和认识能力是很强的,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范围。一些大人和父母认为很无所谓的举动,可能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格发展。一起来看看~

1.不要当面挖苦另一半

不少夫妻日常相处,会有意无意在孩子面前数落另一半。

“你爸啥家务都不做,太懒了”

“你妈买东西太浪费钱”。

如果父母因为互相攻击而关系失和,甚至会让孩子排斥婚姻,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感。

2.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

家长们需要谨记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夫妻二人有问题、或者两个家庭有问题,可以找一个避讳孩子的地方单独解决,不需要让孩子直面冲突和暴力。这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伤害。

3.不当着孩子的面破坏规则

生活中,有些父母自己不遵守规则,还在孩子面前破坏规则。

4.不要动不动打骂孩子

打骂孩子虽然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被焦虑和害怕包围的孩子,是没有办法思考问题本身的。

管教孩子的长远目标是希望孩子自我约束,而不是出于害怕的服从。我们也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而是要努力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在理解孩子情绪的同时,温柔而坚定的去执行必要的规。抓大放小,在规则之内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5.不要当孩子的面抱怨

有的父母整天抱怨生活不如意,工作辛苦、赚钱难、人际关系复杂。

这些负面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孩子。

6.不要事事顺从孩子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变成了“遵从”。

晚上不喜欢早睡,便纵容孩子再玩一会;早上不喜欢起床,便允许孩子再赖一会;饭菜不合胃口,便重新做孩子喜欢的;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冰箱里便塞满了果汁……

人的一生那么长,不喜欢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如果父母动不动就说:“宝贝,不喜欢就不做”,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意识:不喜欢的事情,可以不做。孩子一旦形成了这种意识,将来如何在人际社会中自处?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往往会选择逃避、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