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关于时间管理方面,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我们应该如何做?
什么是时间观念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也摸不着。时间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时间的认知程度。所谓时间观念,就是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如何规划时间的方法。幼儿的时间观念包含幼儿准确的时间感知与概念、惜时与守时的观念、以及时间管理意识等。
观念不强原因
1.幼儿对时间认知不清晰
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时间”。在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家长如果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应该怎么样遵守时间,而只是一直督促他们“快、快、快”的话,孩子是不能理解的。
2.家长未能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平时也缺少自制力,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给孩子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孩子也会进行模仿。
3.家长引导方式不对
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事事包办,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因此孩子做任何事情内心都没有紧张感,渐渐就会养成没有时间观念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太严厉,表现为家长越是斥责和催促,孩子就越磨蹭,慢慢地演变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时间观念
1.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
首先从发育阶段来看,3~6岁是培养孩子时间知觉的最佳时期。
3~4岁:和孩子一起阅读关于时间词汇的书籍。比如在睡前,家长和孩子阅读经典儿童绘本《我要睡觉了》,帮助孩子结束一天的生活。
4~5岁:上幼儿园后,保存一份班级“活动手册”,画一些图片或者拍一些特殊事件的照片,并且继续向活动手册中添加连续的页面,以形成一个有趣的可视时间线与孩子回顾和讨论。
5~6岁:创建天气日历来标记时间。家长可与孩子一起画出记录每月晴天、多云天、雨天或下雪天数的天气图。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每个月的天气图感受季节的变化。
2.自己规划时间安排表
制作计划表。教孩子学会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由于自己制订,自己做主,孩子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这样能够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时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3.遵守约定适当奖励
大多数爱拖延的孩子做事缺乏连续性,没有目标指引。那么,视觉化提醒,比如可视化的作息时间表、儿童手账本等,能发挥不错的作用。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罗列出每天的学习、生活条目,并规划好时间,逐条执行后打“√”;还要定期检查日程安排的执行情况,分析不足之处,并根据执行情况调整作息安排。
当孩子的日程安排执行较好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其鼓励或奖励。当孩子获得越来越多的良好体验时,他们对时间的掌控就会越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