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培训特别关注心理健康问题,927日上下午,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费俊峰教授和南大心理系主任、长江学者翟学伟教授先后为我们各做了半天的讲座,但是他们没有过多关注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倒是南大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吕林海教授和南师附中退休教师、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王栋生老师在讲座中曾有涉及。


整合专家教授的一些观点,联想今年以来的一些案例,个人认为: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的小问题。这其中又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学生心理健康,已不是教育的小问题,实是大问题;其二,学生心理健康,不只是教育的小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一)

学生心理健康,已不是教育的小问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广度上,都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今年的疫情之后的开学际,学生心理问题似乎集中爆发,多地都曾出现学生跳楼现象,甚至省级层面的具体数字都不敢公开。其实数字公开与否并不重要,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后,就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痛不欲生的家庭。不能用数字占比来说明问题的大小,其引发的“蝴蝶效应”不可小觑,甚至出现心理“传染性”。现在一些学生动不动就用跳楼来威胁父母或老师,让人真假难辨而又束手无策。

个人没有进行面上的调查,但从我校本学期刚入学的新生中可以看到,已经明确被诊断为抑郁症已有好几例,明显多于往年。就全国而言,根据网络上的一些分析,层次越高的学校,学生心理往往问题越为严重。北大徐文凯副教授曾进行过调查,并得出相关的判断:“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徐教授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空心病”。

目前,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我们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他们在中小学就开始有自杀行为了,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警觉和反思吗?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却对此应对乏力,我能看到的措施仅仅有:做几场讲座;设几个心理咨询室;多几位考心理咨询师的教师。措施猛烈一点的学校,就将所有的走廊和窗户都装了铁栅栏,学校变成了监狱和精神病院的模样本次省培期间,就有校长讲述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说是某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装上铁栅栏,但消防部门很快又来查处罚款,说是违反消防法规。


(二)

学生心理健康,不只是教育的小问题,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必须从根子上找出问题的症结。

泰戈尔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孩子们大面积心理问题的出现,无疑是我们的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相关问题所导致,孩子本身是不应该有问题的。

吕林海教授在讲座中提出西方教育主要倡导“理性主义”教育,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容易在找寻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兴趣盎然,且持久甚至毕生投入到相关基础研究中。

中国的教育问题,也是教育的中国问题。

中国教育教育完全是“功利主义”教育,完全是“人上人”的教育(个人认为,西方教育则是“人中人”的教育,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教育就是为了打败他人,为自己上一个更好的学校,找一份更好的工作,组建一个更好的家庭,生一个更聪明的孩子,再让孩子上一个更好的学校…… 或许,这是因长达1300年科举制度的流毒仍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别无二致。

吕林海教授提出一个“求知旨趣”的概念,并认为“求知旨趣”具有纯粹性、挑战性和持续性等三个特征。纯粹性即“求知旨趣”纯粹是以求知为目的的,其发生纯粹源于一种求知的天性;挑战性即“求知旨趣”把追求知识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挑战的克服作为最高的乐趣,这是一种最深层的幸福与快乐;持续性即“求知旨趣”激发出一种孜孜以求、不断前行的行为坚持状态。对比研究表明,中国一流大学本科生的求知旨趣明显低于美国大学生。个人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以用来回答“钱学森之问”呢?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北大徐文凯副教授对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一项家庭情况分析,发现竟然是教师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问题、更容易有自杀倾向。因为绝大多数教师“唯分数论”,为了分数,完全可忽视品德、体育、美育等其他一切方面。在这样的教育观影响下,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当然会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就在今天的晚宴上,本人正好偶遇本区名校的一位老教师,他就认为在他们的培养下,“能上南大的去了北大,这不正是对孩子和其家庭的最大贡献吗?”

殊不知,我们的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了北大?也不知,我们的孩子去了北大快乐吗?更不知,我们的孩子去了北大,他们的前途就只为高官或厚禄?高强度的“刷题”训练,有如巴甫洛夫训练狗的条件反射一样,提高的只是分数,丧失的是“求知旨趣”和创造天性,导致的是逆反心理和精神疾病。相比于其他学校,北大清华的学生患抑郁症的更多,当下最有名的抑郁症患者李雪琴就是出自于北大新闻学院。


教育的偏执、家庭的焦虑和社会的浮躁相互交织、相互助推正是学生心理问题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教育一天不回归教育的本位,教与学不重回“理性主义”轨道,国民的创造性就不可能多大提升,我们的核心技术终究还会拿捏在别人手中。

2020105日晨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