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训安排,926日下午还专题组织了沙龙活动,主题为:如何在教育规律的范畴中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为之前听说,已经提前指定了重点发言人员了,所以当天下午我就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坐在听课的座位上。哪知道竟被班长——南通中专吴晓进校长点到了名,要求上前排参加沙龙,没办法,只好硬上头皮上去了。沙龙活动由省中职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曹鸿骅主持,话题一抛出,因为话筒在我手中拿着(事前发话筒时,主持人让我先拿着),只好由我抛砖引玉。我介绍了我校的发展现状和办学痛点,并表示姜堰中专人会不断努力,最终达到两个目标:让家长感受到“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让学生意识到“没有退路就是一条成功之路!”


或许是因为我带偏了节奏,往下的发言,除了张家港姚丽霞校长外,其他校长的发言大多是以“诉苦”为主。好在主持人曹主任把控水平高超,及时引导才得以重回正轨,沙龙活动最终取得圆满成功。曹主任用两个小时多的时间,给我们灌满了正能量,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校长都感受到,原来职业教育就是教育理想的“伊甸园”啊!理由众多,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职业教育讲究“知行合一”,最接近教育的本真;二、职业教育是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良心教育;三、职业教育无家长过多不切实际的期待、无繁重的升学压力,教师可“大有作为”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但是,沙龙活动之后再冷静分析,感觉曹鸿骅主任多少有点浪漫的理想主义风格。职业教育或许也有“阳春白雪”,但目前看到的只是“下里巴人”;职业教育或许也有“诗和远方”,但当下形势仍是“道阻且长”。

而网红教授余秀兰的讲座就客观多了。之所以称其为网红教授,是因为她的“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高考”观点曾传遍全网,引发社会热议甚至争议。余秀兰教授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导、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本次培训她给我们的讲座是《为什么要上职校——职业教育的功能限制与突破》。


当下,职业教育之所以不被待见,主要是因为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造成。首先职业教育的学生是普教的“弃儿”,属于选拔性教育的失利者,是录取最后批次的“兜底”;其次职校学生成绩偏低、动力不足、习惯不良也是不争的事实;第三,中国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生蒂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高人一等?第四,教育本身还有“表达性价值”,尤其是自认为是成功人士的父母们,更认为子女在职校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有损自我形象(这或许也是好多明明是职校毕业的事业有成者,却从不向人提及他的母校、他的学习经历的原因)。


其实,上述刻板印象的产生有其社会根源,无可厚非。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和现有的招录体系影响下,职业教育本身被置于教育等级中的较低层次,职业教育事实上就是一种“兜底教育”“差生教育”和“次等教育”。即使是身为职校校长的我们,也绝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沦为”职校学生。况且,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满足人们各类教育需求上,无论在哪个方面都不比普通教育更有优势,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有限。

走进新时代,全面奔小康,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无论现时职业教育怎么不被社会待见,但职校教育的存在意义绝不小于普通教育。因为我国职业教育中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实际占比是最多的。这种情况也绝非中国一家,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都发现,中上阶层家庭的孩子更多选择学术路径进入大学学习,而低阶层家庭孩子更多选择职业教育路径。因此职业教育可承接更多的扶贫功能,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寝室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

根据余秀兰教授的观点,相比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起的是社会再生产作用(或阶层再生产作用),而不是促进底层的社会流动。职业教育的存在最大社会意义是它的“旁导管”功能(或“安全网”功能),即它为未能考上普通高中/高校的学生提供了一条通道,使他们:(1)不至于失业或从事工资极低廉的工作,“避免失业或低就业的安全网”;(2)能继续留在通往大学的通道中,“通往大学的通道”。

我相信,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内部以及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必将全面打通,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必将全面构建,受教育者自由便捷地进行多次选择、多样选择的时代必将到来。到那时,全社会才会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知,学生和家长才能客观分析自我,主动做出正确的选择,且不感觉有失尊严。只有做到“个个有专长、人人能出彩”,职业教育的春天才算是真正到来,职业教育才真正成为教育理想的“伊甸园”!

      

2020106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