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柔而难犯,弱而能胜,勇也;导江疏河,恶盈流谦,智也

——《尸子·卷上》

 

江苏姜堰,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历史上,江水、淮水、海水在此交汇,故称“三水”。又因三水汇聚,冲击成塘,塘水多旋涡,形似人指罗纹,又名“罗塘”。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洪水泛滥,地方富商姜仁惠、姜锷父子率众筑堰御水,保护了一方百姓,由此得名姜堰,至今流芳千年。

姜堰中专建于1980年,41年来,数万莘莘学子,秉承“崇德尚能”校训,走出中专校门,走向姜堰各行各业,撑起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事业的一片天地,造福万千家庭。走进新时代,中专人再出发,致力打造“有高度、有温度、有情怀、有远方”百姓学校,用教育人的良心坚守职教事业,在静水流淌中静待花开。

德育若水,不可或缺,又不可漫灌,应似春风化雨,又如甘霖滋润。立足“三水”大地,再筑德育之“堰”,我们提出构建“水润”德育品牌构想,通过三年多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初见成效。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一、正德明心,善利不争,守望“半亩方塘”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八章》

当下,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已经成为共识,可短期内其“兜底性”的事实仍难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会持续。但职业教育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这是一份功德无量的事业:一方面职校生可掌握一技之长,有尊严地就业;同时,职校生仍继续留在通往大学的通道中。“处众人之所恶”“善利万物而不争”,正是职教人共有的精神品质。

全员育人的要素是人,全体教职工是育人的关键主体。三年来,姜堰中专把握关键,在水言水,“托水言志”,努力打造“几于”的“高山流水”“源头活水”——“四有”好教师团队。坚持党建引领,开设“水润”讲堂,通过系列活动,激励教师“悟水”“习水法”,赓续初心、担当使命,锻造一支“若水”的德育队伍。

先后深入开展“学习王继才——立足岗位讲奉献”“对标中国好人——争做廉洁中专人”“四重四亮”“创建廉洁校园”“三再大讨论·三有新征程”“学党史知使命勇作为”等系列活动,号召全校教师学习王继才同志对事业的坚守与执着、对党的忠诚与奉献,学习身边的“中国好人”马如松老师永葆教育初心、献身教育事业。

师德队伍应如江水连绵、逐浪前行。为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我校成立“中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德能社”,通过青蓝结对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德育艺术,上下同心、新老接力,不断推高整体德育工作水平。

师德队伍更似三水交汇、和融共生。良好德育局面的形成,不只是学校这个主阵地,还应包括家庭、社会的参与。我校将“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让家庭、社区参与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思政工作的同心圆。

我们认为,水之四德,亦为师之四德,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智慧。守望这教育的“半亩方塘”,姜堰中专人坚持用水的至善之功、至谦之德、至大之量、至柔之刚去引导、去启迪、去包容、去渐变,形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德育新画卷。

 

二、静水常流,润物无声,催生“一池春水”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印度泰戈尔

在当下,职校生实则是普通教育的“淘汰品”,更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的学生不是沟塘内的“野草”,他们只是一朵朵花苞晚开的 “千瓣莲”,一旦绽放则最为惊艳。我们相信种子,呵护花蕾,以日以年,静待花开……

三年来,我校紧扣新时代的呼唤和要求,精心设计“浸润”式系列德育活动,激荡心灵、启迪人性、催生动力、树立信心。但,德育不会立竿见影,德育也不能一蹴而就,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德育是在“静水流淌中静待花开”,“水润德育”主要着力于“三润”,即“润心”“润志”“润行”:

1.“润心”——源洁流清、形端影直、水明如镜、激浊扬清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三年来,“水润”的“润心”突出“活动育人”,坚持党建带团建,强化阵地建设,要求“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声音”,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成长环节开展德育活动。如线下的升国旗仪式和线上的“德润”课堂相结合;常态化的团队活动和重要节点教育(清明、五四、国庆、校庆等)相结合;入学毕业、期初期末的学期环节和青春期教育、十八岁成人仪式相结合,用系列化的“润心”活动,让“润德”之水浩浩渺渺、激浊扬清,让学生归于“水明如镜”。

2.“润志”——信水长流、水滴石穿、一往无前、百折不回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抱朴子·广譬》),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水长流、水滴石穿。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如水之东流入海的意志,一旦确立,便一往无前、百折不回。要让学生“做一个心中有海的人”,才能使其“人在港湾、心向大海”。

我们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近三年,正是青年运动、建党建国的“大庆”密集期,我校先后在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期间,开展了多场精彩纷呈的重大庆祝或主题教育活动,并穿插有数几十次的讲座、诵读、合唱、演讲等活动。如“70周年国庆·我们都是追梦人”主题经典诵读比赛、“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团日活动、高崎女士(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交流会原秘书长、朱德总司令孙媳妇)的“讲红色故事 树家国情怀”党史讲座、“颂建党百年·做时代新人”班级合唱比赛等等。

3.“润行”——随圆就方、顺势而为、静水流深、智者无言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荀子·宥坐》)。“水润德育”的落脚点在于“润行”,让中职学生学会水的随圆就方、顺势而为,朝向静水流深、智者无言的品质过渡,且能将道德的品行化为成才报国的实际行动,立志成为善利万物、兼济天下的工匠之才。

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筑牢德育之“堰”,始终让学生行走在纪律和规矩的“围堰”之中,而不至于无序漫流,甚至是洪流之殇。我校与区法院、检察院和司法局合作,建成全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每个月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讲座,如“青春·正步走”法治系列讲座、“远离毒品·法佑凤城”禁毒宣讲、“宪法伴我成长”道德讲堂等。

另一方面,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正面引领,形成“其万折也必东”的内生驱动,而不至于一曝十寒,成为追梦途中的“断流河”。我们经常用“毛竹生长原理”去启示学生,身处职业学校的阶段,好似扎根生长的初期,看上去沉寂且平庸,但只要“心中有阳光,何愁人生不盎然。”

通过古今“治水”人物(尤其是本地区“姜氏父子”)素材的挖掘,找寻他们身上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让学生立志成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型人才。


三、千淘万漉,臻于至善,助力“扬帆远航”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古希腊泰勒斯

水有九品,“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水,既是“水润德育”的资源库和工具箱,又是“水润”德育的过程和路径,更是“水润德育”的最终朝向。在“水润德育”的体系中,我们一直“向水而行”,育人的“远景”是让学生“遇见如水般的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上善若水从善如流之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智、刚柔并济动静皆宜之体、起伏有道灵动如水之美、善利万物兼济天下之劳;育人的“愿景”是让“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人人成才、个个出彩。由是,搭建如下的“水润德育”与“五育并举”的逻辑框架:

三年来,我校“水润德育”品牌建设成果丰硕。以严慧同学(2021年“江苏好青年”,其感人事迹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子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传递出了“职教好声音”和“职教正能量”。我校的学生养成教育做法被《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20年第8期)封三专题刊载,省职教学会主办的《江苏德育工作简报》也曾专题推介我校的“水润德育”品牌。水有“三态”,人也有“三态”。水的“三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的“三态”是由人生态度决定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人生就是“固态”——一辈子裹足不前、碌碌无为;有明确的目标,有积极的行动,人生就是“液态”——做一个“赶潮人”、逐浪前行;胸怀天下,奋斗不息,人生就是“气”——绚丽多彩、波澜壮阔。

但是,我们深知“水润德育”目前还只是“蜻蜓点水”,尚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水润德育”不能只是聚焦于自然的角落去挖掘德育元素,应更多地侧重于历史、人文要素的提炼。三水大地历史厚重、英才辈出,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群星闪烁。大禹的公而忘私、李冰的卓尔智慧、范仲淹的天下之忧、姜氏父子的造福乡亲、杜聿明的勤勉为民、黄万里的一身傲气…… 历朝历代的水利人无不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水润德育”提供了不竭的素材和鲜活的事例。

因此,“水润德育”品牌的构建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如何将“水”和“润”开发成体系化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德育校本教程,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21年10月7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