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维军


二十多年前才有腾讯企鹅,那时还出了一本畅销书,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后来就有了新浪博客,有了某树下网站,有了中国人,有了人人网……不错,我说的这几样“后来”都没有后来了。

然后是各种论坛。我们从一个论坛辗转到另一个论坛,希望自己的发言被全世界注意,最终还是从别人的全世界路过,却迷失了自己。

后来有了微博、微信,有了智能手机,吖,世界变了。

到今天,绝大多数的各种手机APP我都体验过了。包括前段时间卸载的哔哩哔哩和抖音。玩腻了。啥都不好玩。

这几天我脑子里就在回想着:我们在网络中迷失自己,疏远亲朋好友,我们上不了岸。

何时上岸?

青年人有意思。他们网络彼此联系的主战场是QQ,打游戏那就仁者见仁了。至于他们喜欢的哔哩哔哩,我必须承认我有代沟,不会玩。

我为什么说青年人有意思?我最想说的话就从这里开始。

青年人,喜欢点赞和评论。网络说的某某死了能给一万个赞吗是真实存在的。换句话说,无论什么性质的内容,总有人在点赞。我们在QQ发个说说,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得几个赞。呵呵。即使有评论,算是交流,那又怎样呢?青年人从上大学开始,就开始有微信了。然后他们把在QQ上训练的点赞大法在微信上又演练了一把。

话又说回来,我喜欢被点赞不?喜欢多些赞不?辩证看。我发个说说,有没有人晚上请我吃饭?然后就是一堆赞,但是没有人请我吃饭啊。呵呵。点赞当饭吃啊?切!所以我和很多人总在想,点赞究竟有什么用呢?即使有评论,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为何要那么多赞和评论?我们为何要有那么多网友?!

这就说到关键了,我的纠结问题来了:因为太多网友的存在,我们忽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父母、子女、师生、闺蜜、铁哥们……我们总是在刷朋友圈,那么多无关紧要网友的琐碎生活片段填充了我们的抖音、微博或微信朋友圈,我们目不暇接。我们没有想过,最值得我们关心的人在干嘛。当那个最值得你珍惜的人坐在你面前,你却正在为无关紧要的信息点着赞,发表着观点。每个人都成了皇帝,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闭眼,一直在不停地批阅奏章。

你累不累?我累了。

想要从这个怪圈走出来,就要从自己做起,清洁网络。

从自己做起,无关痛痒的朋友圈不要发,言论不要说,越少越好。隔三差五发一条表示咱还活蹦乱跳的,就行了。

因为按照礼尚往来,你发了信息,别人赞了你,你也要回赞别人的信息。如果你不发,好像在网络消失,那么别人的信息,你就可以视而不见。或者说,你可以卸载QQ、微博、微信等,个把月再装载,好多人也和我这样折腾过,最终铩羽而归。有人说可以分组,每天只关心最重要的分组,那么什么又是不重要的?谁不重要你说说看呢。彼此半年甚至一两年没说过一句话,没有往来过一次点赞评论,还算不算网络朋友,要不要删除拉黑……这都是一系列的问题。真是一团浆糊,抖落不清。

我又绕回来了,就是,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网络朋友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关心别人的生活,却对自己好像漫不经心?火车上遇到一个人,说了几句话觉得不错,为何一定要加微信成为朋友,然后没完没了的看彼此朋友圈的叨叨叨?如果就是身边的朋友,楼上楼下,又何必还要加个网络朋友?我不想了解与我无关的任何人,任何事,我也不想被任何人了解,被任何事纠缠。有时候觉得内心的孤寂是一棵树,自己觉得蓬蓬勃勃爆炸般生长,路人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恨不得砍了省得碍眼。所以每个人内心的想法注定没有一个最佳的倾诉对象。由此我想到,人是不是因为熟人太多了才会越来越累?如果这个世界都是陌生人多好。陌生人相互不攀比,彼此不挤兑不倾轧,遇到点个头都不需要。各玩各的。是的,理想的人生状态,或许就是各玩各的吧。

有时候我想“躺平”到过去,回到智能手机之前,傻瓜机,只有接打电话功能,我觉得足够了。有事情就打电话,方便见面交流那会更好。简单,直接,不像现在这样。每个人都被套牢在网络之中,无法自拔。

相信大家还是喜欢从前慢:

开会要通知。

发工资是现金。

人跟人说话面对面,电话都不打,不见面靠写信维系感情。

人不知道身边人以外的花花世界。

甚至没看过几本书,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技能。

每个人都很朴实,带着尘土的气息。

对生活对人生,无甚大爱,也谈不上厌恶。


喜欢归喜欢,我们还回得去吗?回不去了。

我们慢得下来吗?我们慢不下来。

我们已经在网络的江湖中,活成了一团浆糊。

你和我都身不由己,都无可奈何,却只能呵呵。

呵呵。

(写于2022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