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我坐在讲台上,小姑娘委屈巴巴地跟我讲:“老师,妈妈忘记我的生日了。”我随即问道:“你记得妈妈生日吗?”小姑娘眼珠骨碌骨碌直转,不好意思起来,说:“家里没有人记得给妈妈过生日。”我告诉她:“身份证上有生日,你回家悄悄找爸爸打听妈妈的生日,然后牢牢记在自己的小脑瓜里。妈妈生日那天,哪怕你只是给妈妈一声祝福当作礼物,妈妈也会很开心很感动的。”孩子若有所悟,朝我调皮地眨眨眼。
感恩教育其实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可能发生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里,渗透在每分每秒中。爱是一种长期熏陶中沉淀出来的行为素养,无需刻意训练,自然而然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当我们自身浸泡在爱的暖流中,就能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且对美好的世界持续释放善意。
尼采说:“我要告诉他们,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又为何变成小孩......小孩是天真与遗忘,一个新的开始,一个自转的轮,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神圣的肯定。”生命是诗意的开始,童年是上天送给我们每个人最了不起的礼物。孩子们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他们特别容易满足。做早操时为了获得一个贴在额头上的小贴画,就能按耐住自己躁动的身心,一个个安安静静、整整齐齐地站好。
孩子们的热情也很直白。中午去食堂的路上遇到英语老师,第一个发现的小孩惊喜大喊:“英语老师好!”其他同学当即小耳朵一竖,纷纷跟着向老师问好,集体稚嫩而响亮的童声一浪强于一浪,就这么汹涌澎湃地扑面而来。即使已经见识过无数次这样的场面,还是难免被孩子们熊熊烈火一般的热情点燃,嘴角向上扬起的弧度根本收不住,只好连连招手回应。孩子们笑逐言开,更加激动,密集的问好声一直持续着,直到老师羞涩的背影从大家视野中消失。
每天早上我从南门入校,学生从西门迎面走来,他们也会激动大呼:“沙老师来啦!沙老师好!”碰到孩子们哪天早上出门心情好,大老远不经意间瞄到我,就会拎着书包一路摇摇晃晃地跑来抱住我。这委实也是一件甜蜜的负担,与同事聊天时调侃自己:“这下可千万不能迟到,我们班小孩天天大早上几嗓子这么一嚎,全校都知道我几点上班啦。”
透过橘色的晨曦,我将这一幅幅优美的动态剪影珍藏于心,这是一种感官愉悦,更是一种精神体验。爱默生在《自然论》中写道:“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他们很喜欢找我聊天,一下课到讲台旁边围着我津津有味地与我分享:“老师,你知道我爸爸昨天去哪儿了吗?老师,你知道我妈妈昨天做了什么事情吗?”谈及的话题时常让人哭笑不得。只需要得到简单的回应,孩子们就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鲜活和快乐与我分享,用赤诚和温暖将我融化。
孩子们往往会用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爱。因此我们师生之间每天都上演着许许多多可爱直率的有趣对话场景。
“老师,我爱你呀!”“老师也爱你呀!”
“老师你今天真的好美呀,像公主。”
“老师昨天不美吗?”
“昨天也美,每天都美。”
“你刚刚课上回答问题时自信的样子也特别美。”
其中有一个小姑娘让人印象深刻。开学没多久,她突然跳到我面前,郑重其事地问:“老师,你为什么这么美?”“你认真学习,多阅读,时间久了自然由内而外会变得越来越有气质。”问这句话的小女孩自此之后语文成绩遥遥领先。原来喜欢一个老师,真的能让人爱上这门学科。
去年班上几个小迷妹,开学至今仍然坚持不懈地给我送各种各样的“情书”,一天不落。上面画了画,写着“沙老师,我爱你一生一世!记得回信哦。”这类充满爱意的文字,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收的多了,我专门给她们每人画了一个迪士尼公主,写上诚挚地期许和祝愿。她们收到回信,那种溢于言表的雀跃满足同样让我的心情也跟着一起明快起来。
和孩子们打交道,没有成人世界中的游戏规则,不需要拘泥于经验和逻辑。在他们眼中,老师是可敬和值得信赖的人。孩子们身上保有对世界清新的好奇,对未来巨大的憧憬,对生命的信心、感激和热爱...... 在老师眼里,孩子们的灵魂亦是高贵的。
班上一个小女孩走到我面前,歪头试探地问:“老师,你会比心吗?”说罢她伸出左手,先做出爱心的一半:大拇指弯曲成爱心上半部分的弧度。接着用一双扑棱棱的大眼睛直视我,荡漾着期待的光泽。我心领神会,立即伸出右手,和她凑成一个完整的爱心。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倍增。
另一个小姑娘刚刚跟姐姐学会了只用食指和中指比爱心,中午在食堂吃完饭来考考我。我的手指跟着她比划来比划去,七绕八绕愣是摆不出来,花了好一通功夫才碰巧凹出爱心造型。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一些围观的同学也跟着笑。她非常认真地端详着我的手,瞪出了可爱的斗鸡眼,一板一眼地把自己那只小手尽量张大,对准贴上我的指尖。这一刻我们仿佛在共同完成一场简洁明了却不失庄严肃穆的仪式。自此越来越多的孩子会突然蹦到我面前笑嘻嘻地比上一个爱心。昨天送孩子放学时,招手告别中也融入了“比心告别”这样的新元素,让人忍俊不禁。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头脑里充满了奇思妙想,大多喜爱绘画。孩子们喜欢把自己的画拿给我看,我会感慨画得真好,讲讲从中看到了哪些东西,他们在一旁点头或者纠正。班上最淘气最让人头疼的小朋友,画完一幅画也开心地到我跟前来显摆,他的画大多与各种交通工具和武器有关。要是我没领会全画意,他也会耐心补充讲解:这是一艘船,拿枪的士兵在上面走,他们的任务是护送许多汽车。我怕汽车被人抢走,偷偷把它们藏在船底下。我认真听完并向他提出建议,船的旁边可以画一些水波纹,海里游着几条小鱼,这样大家就明白这是一艘船,船正在大海中航行。
“有时肉体扩张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萎缩,人格变矮,梦想溜走了。他丢失了生命最初之目的和逻辑,他再也找不回那股极度纯真、天然和正常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一段称得上“伟大”的时光,就是他的童年。所谓的成熟很残酷,大家像懵懂的小天使,不断掏出兜里心爱的宝石,向巫婆换取玻璃球。
谢谢我可爱的孩子们,你们身上的美好元素将年复一年赐予我勇气、鼓舞和简单的快乐,也会源源不断地教会我善良、温情与正直。你们撅着屁股趴在草地上打滚这股鲜活的稚气,让我的灵魂在日渐功利与浑浊中,有幸得到救赎,不至于完全俗不可耐、无聊透顶。老师全然没有期待你们日后的感激,因为在当下的每时每刻你们已经给予了我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