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和亮点。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从幼儿园环境的性质来看,幼儿园环境可分为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并能引起幼儿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而幼儿也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与环境的互动、对话中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必备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幼儿园环境和教师一样,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能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幼儿在各种尝试中使用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知;幼儿园环境也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体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就是发展儿童潜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 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一种刺激条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儿的某些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或成果展示在主题墙或者教室内。尤其在一些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己或者和家长、好朋友一起去搜集、整理相关的图片或材料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2.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幼儿园营造的氛围,活动空间的安排及活动材料的投放等,会通过影响儿童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交往对象的数量等来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角中的入区人数,材料的使用,角色的分配合作和矛盾都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现如今,幼儿教育得到全社会广泛重视,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建构的最大效用,而环境的创设同时也要遵循它的教育性、审美性、趣味性、参与性以及节约性等原则。
1.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与教师、幼儿之间、教师之间的关系等。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幼儿在自由、宽松、平等、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游戏活动。
心理环境的创设首先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与幼儿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在活动中与老师处在平等的地位,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没有传统观念中教师作为指挥者、领导者所带来的压迫感。另外,心理环境的创设过程中还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温馨、自由团结的氛围,通过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友好合作建立起友爱的伙伴气氛。幼儿期间个体间的差异并不太明显,绝大多数的幼儿的智力、兴趣、能力等都是一致的,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力锻炼的比重,从而使幼儿能够在交流合作中增强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活动的内容与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教育者思想与幼儿技能有机结合的体现。室内环境的布置与美化可以展示孩子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特色作品,室外幼儿活动场地的安排规划、动植物区的饲养等都离不开教师与幼儿的参与设计、操作实践。
物质条件的创设更多的要以幼儿为主体。环境的设计、布置、利用,都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体现高度的开放性,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主人。同时要跟随幼儿的兴趣、能力的变化而变化,让环境始终对幼儿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使幼儿经常能从环境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不同年龄特点,体现成长过程。小、中、大班的幼儿活动能力、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应了解本班幼儿的需求,从实际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环境特征。根据幼儿不同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2.强调整体环境的美观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审美情趣的环境,以便幼儿能够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只有为幼儿营造一个美观的校园环境,才能使幼儿时时刻刻感受到美的存在,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要不断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利用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