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文化也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烙印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可在21世纪的今天,大部分孩子们对国外一些民间文化的了解要比自己国家的民间文化了解还要多,究其原因还是教育导向“出轨”了。笔者有幸参加了儿子学校组织的万圣节活动,更夸张的事是有的父母花巨资为孩子购买庆祝万圣节的道具进行表演以搏孩子一笑,我相信在这个孩子的心里万圣节的热闹远远胜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带给他的冲击。据笔者了解,学校平时特别重视西方的节日,对中国传统的元旦、端午、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反而高高挂起。儿子参加活动之后的一句话“妈妈,这个节日太好玩了,比过年还好玩,什么时候再过这个节呢?”儿子的话警醒了同样作为老师的我。幼儿园是基础教育,如果在幼儿阶段教育的方向就“崇洋媚外”,那么结果将是很可怕的事情!本文旨在谈一谈笔者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思考与做法。
一、民间手工编织活动的思考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应充分开发孩子们身边的地域资源,加深孩子对于本地民间艺术与文化的了解。七八十年前人们穿的是草鞋,戴的是草帽,睡的是草席,如今,这些带草的生活用品已经几乎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笔者以为把草编的技艺作为教育内容融合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情感及动手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开展稻草主题活动的缘起
小朋们背着鼓鼓的书包,顶着太阳出发了,他们这是干嘛呢,原来啊是学校组织他们去郊游了,看着花儿一样的他们蹦蹦跳跳,老师的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突然小可儿一声大叫“啊~~田里有个人,吓死我了”,小朋们被可儿的声音吸引了,稻田里“可不就是个人吗”,小朋友们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瑞瑞:“这个人怎么站在田中间一动不动?”
新新:“这个好像是个假人”
豆豆:“是农民伯伯在赶小鸟”
听到孩子们的议论声我走了过去,跟孩子们讲起了稻草人的故事,原来稻草人的作用的确是用来防鸟的,也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因为古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其实鸟类非常怕人,就像我们人见到老虎一样,有本能的生理畏惧。鸟能捉害虫,但是在庄稼成熟的时候鸟儿就会变得懒惰起来,偷吃稻子麦子那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古人根据鸟的习性,设计出稻草人,放置在田埂间,起到吓退鸟类的效果。而且稻草人就是用稻草做的,在木棒上捆上稻草,再拿上家里不穿的衣物套在上面,就像一个人站在田中央。
第二天婕婕小朋友手里拿着稻草做的“手榴弹”,原来小朋友回家跟家长分享了老师讲的稻草人的故事,嚷嚷着要用稻草做东西,婕婕小朋友的“手榴弹”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因为这个契机我们组织了晨谈“稻草可以做什么”。也为接下来的稻草手工制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民间手工编织活动开展策略
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能力,这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真谛。我们基于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有效解读,投放生活中孩子们较为熟悉的稻草材料,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开展稻草主题活动
所有的民间文化与艺术都是需要幼儿进行传承与理解的,而传承是需要幼儿深度进行理解的。主题活动是一种围绕一个话题为中心,贯穿了空间、环境、各大领域相结合而建立的课程活动,它的开展,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项发展技能。《纲要》中曾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具有全面性与启蒙性的,教师应把领域内容进行相互渗透与整合,让幼儿的情感、能力、知识、态度、技能等获得全面的提升。为了帮助幼儿深度理解稻草的作用,解答幼儿的困惑,支持幼儿深度进行关于“稻草主题”活动的学习,为幼儿在后续的编织活动中做准备。
稻草在物资缺乏的时代也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草鞋,草帽,草席”它可以造酒,做饲料,造纸浆等等,那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做成什么呢?我们进行了《稻草绘画》《稻草风车》《稻草回力标》《稻草房子》《稻草变变变》等相关手工活动。
幼儿园的每项活动都是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的,在关于稻草的主题活动开展中,教师重视了幼儿的体验、感受、参与、探索与情感,以幼儿为主体进行了主题活动的建设。引导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去探索民间艺术与文化,并且开拓了幼儿对于稻草的各项认知,使幼儿从浅表的探索,走向深入。
(二)开展稻草区域活动
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幼儿“做中学”的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做”中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它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操作环境与问题情境,孩子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也最乐于去学习,因为他们可以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获得动手做的学习体验,享受发现和创造不同事物的可能性的乐趣。虽然孩子年龄还小,思考和行动在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方面都处于萌芽阶段,但将稻草这种材料投放到各个区域中,能够引发幼儿对生活的关注、设计的创想、制作的兴趣,为他们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做准备。
例如在班级美工区,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的稻草、卡纸、剪刀引导幼儿进行稻草编织,同时在阅读区还为幼儿准备了《稻草人洛克》、《稻草》、《稻子与麻雀》等绘本材料,引导幼儿独立阅读绘本,尝试用简短的语言讲述稻草的来历、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在益智区,为幼儿准备了操作卡,引导幼儿根据穿插、打结、缠绕操作卡进行完成后的样式配对,并操作尝试编织;在角色扮演区,投放了大量的稻草,引导幼儿自主设计草裙,稻草披风,稻草背心等等,引导幼儿编织关于稻草的各类型小玩具。
操作对幼儿了解民间艺术、形成动手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区域活动开发稻草民间艺术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幼儿在项目活动中自主进行发现、感知、观察、操作、探究,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帮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到稻草编织的趣味。
(三)开展稻草户外活动
稻草的用场非常大,除了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大显身手,在户外活动中也可以大显神通。稻草还可以编织成稻草绳,拔河绳,短绳,稻草鞋、稻草龙、回力标等体育器材开展户外活动。
在迎稻草回力标游戏的开展中,其一它可以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抵抗力,增强幼儿的体质,对幼儿身体健康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二它能增强幼儿呼吸系统,心脏活动能力以及改善机体各组织器官,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在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看飞稻草回力标的方法,在飞稻草回力标前有所计划,并能够齐心协力飞稻草回力标,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更愿意参加手工编织活动。
(四)开展稻草劳动活动
寒冷的冬天到了,小农场里的青菜都冻得变了脸,我们该怎样帮助它们呢?孩子们不约而同想到了给青菜盖上被子,接下来我们的手工课便忙乎起来了。做完大大小小的稻草被子,孩子们来到了小农场给青菜宝宝们盖上了棉被,那一刻,宝宝们俨然成了细心的“宝爸宝妈”啦!
接下来,我们的护树行动也即将开始了……
通过护菜护树行动,幼儿积累了相关有益的经验,初步了解了植物的陪护方法。行知先生提倡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样的劳动活动使幼儿乐学乐玩,乐在其中。幼儿园规程也提出,在社会领域中萌发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为目标。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萌发幼儿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情感。科学领域同时提出应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满足幼儿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利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投放生活化材料稻草,将民间手工编织活动融入到幼儿园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特殊的意义,这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它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引导幼儿了解了本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给了幼儿特殊的体验,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幼儿园活动,又是一种能满足幼儿追求美、创造美、表达自我意愿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