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从画画开始》——领雁计划培训班读书心得(五)

自从黄翠萍园长带领我们阅读了《理解孩子从画画开始》这本书后,我有了较深的感受,有人说,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是住着一个天使,这个天使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能是我们是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的想象中,有很多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大人是不可以理解的。

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在绘画中会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3—4岁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处在一个柔弱的、不完善的未成熟的阶段,他们进入绘画的象征期,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利用已经掌握的圆形和线条来象征一切事物的特征。在此时的作品中,会出现很多的圆形。“一形多意”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造型特点,即圆形在每个幼儿的作品中,或同一幼儿的不同作品中,象征着极不相同的事物。幼儿眼、手已经能协调配合,能画成圆形和线条。很偶然地,幼儿将圆形和线条结合起来,很意外地,他们从中认出了某些形状,发现竟与自己见过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便给它起名字,用语言解释这些图形:这是太阳、那是妈妈、汽车……这就是“命名涂鸦期”,即“先画后想”。这是幼儿真正绘画的开始。成人看其画,必须配合幼儿的语言解释,否则无法辨认。但这个变化是巨大的,因为幼儿已经开始进入形象思维期。

综合看象征初期的幼儿作品,主要从造型、构思、情节、形象、构图、色彩几个方面来分析。

1.构思:偶然而不稳定。

表现为:动笔后构思、事先构思和随意涂抹穿插、绘画内容转移、一形多意、易受他人影响。

2. 形象: 未分化,极为简单。简单的圆形包涵了所有的成分。画人:只有头和脚。画树:不分枝叶。

3.情节:指主要形象之间的活动联系。这时的画面只出现几个独立个体,无活动,无动作。

4.构图:画面各形象都是头朝上,脚在下,呈垂直式构图。

在了解了幼儿初期绘画的特点之后,便会理解幼儿的画面。所有的幼儿都喜欢用画笔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4—5岁幼儿他们开始了解画面与实际事物的关系。在线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例如让幼儿画一画我的一家,我们经常看到他们把一家人都画出来,创造了许多自己的独特方法。在造型上,他们喜欢用线条描绘物体的轮廓,可以流畅的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在色彩上,中班的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已经日趋精细和完善,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他们能够知道用事物固定的颜色来进行着色。从构图上看,中班幼儿的绘画内容形象生动,知道事物的比例大小,但还是把握的不太好。中班幼儿的绘画反应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表现出幼儿的天真无邪,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5—6岁幼儿绘画色彩是明亮、鲜艳的,绘画作品给人的感觉既温暖又快乐,反映了幼儿世界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这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美术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5-6岁幼儿对于绘画技巧、色彩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绘画时也可以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生动灵活的线条、鲜艳活泼的色彩、作品整体气氛都可以表达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情况。同时,绘画语言的不同也可以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幼儿的差异。5-6岁幼儿绘画语言的具体情况。5-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水平,绘画语言也可以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方式详细地表达出来。对于点、线条、几何形状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可以画出某个特定主题的作品并口头加以描述。一方面,幼儿对于自己作品的绘画语言难以进行精准的判断和评价。另一方面,幼儿对于其他优秀的作品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

我觉得,了解孩子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绘画是最愉快的方式之一,孩子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一张纸、一支笔、可以画出他对这个外部世界的认识。图画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个性脾气,手脑、身心和情感的发展程度,还可以分析出孩子的心理状态。因此,如果我们想了解孩子,及时调整教育孩子的方法,就要学会看得懂孩子的画。

我觉得绘画是心灵的一种具体反映,能把抽象的心灵具体呈现出来。孩子的图画是非常真诚的,他们不会隐藏或压抑,所以能够把心灵表现在图案中。

比如:我跟踪观察了我园的大班的女孩子涵,第一次见到她的画时,着实吓了一跳。她画了四个人在吃饭,只有头,没有身体。采用了遮蔽的方法进行绘画,可是据了解,她说一个家庭不幸的孩子,家庭没有能力送她去培训班学习专业的绘画技能,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当时有一种特别想发现点什么的心态,跟她交流,从对话中,我还是能感觉到孩子的内心有一丝不安,我感到了她内心的脆弱,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很多朋友陪她一起玩耍。

我进行了干预,主动去亲近她,跟她聊天,让她放松心情,也亲近我。一周后,她有一定的改变。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她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1.线条与心理

子涵的画,线条清晰、力度适中,表示她很正常,情绪稳定。

2.色彩与心理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较愉快。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

3.人物与心理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妈妈)

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她内心里渴望自己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公主,但是又非常自卑,她希望出现一个手持魔法棒的小天使,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公主)

4.环境与心理

1)太阳:

太阳在孩子心目中是快乐、明朗的象征。有光芒的太阳说明孩子心情灿烂。

把太阳拟人化,画出眼睛眉毛嘴巴,表示孩子智力很高,具有同情心。不过受到童话故事书的影响,也会画出这种拟人化太阳。

黑色的太阳,则表示孩子对目前的生活非常不满。

2)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

树木画很大,表示个性活泼开朗、蹦蹦跳跳。会画上树叶,说明她能控制情感。

画画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请让孩子通过画画来发泄内心的愤怒、悲伤或者不满,让孩子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或者人物,这样做可以放松和调节心情,达到心理平衡。

画画,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自由的形式,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一起享受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