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上《有感于一名高三学子的惊心告白》一文,感到万分“惊心”,不仅为作者所“惊心”的“辛辛苦苦读到高中毕业”,“却还是什么都不会写”而惊心,更为这背后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而惊心。

一、惊心于教师角色的缺席

文章引用了一名高三学子的随笔《语文,其实我很差》(以下简称“随笔”),“随笔”详细列举了高三一百多天里所写的13篇作文(准确地说是14篇,其中一篇是第二篇作文失误后写的“写作感言”),称其中只有最后一篇是自己写的,其余都有抄袭的痕迹,有些甚至是“背上去的”。这么多的抄袭之作,教师竟然一篇都没有发现?

教师自己读书吗?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之一是“传”,是“传承”文化。而“传承”的前提是自己要去读!都说语文教师是“杂家”,不仅要读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读文学读历史读哲学,读各类报刊杂志,“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个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决不是称职的语文教师。也许由于当前教育的某些异化他也能教出考分不错的学生,但他仍然不是称职的语文教师。

然而,现在有多少语文教师在读书呢?“随笔”中列举的抄袭来源无非是《读者》等杂志,这些并非高深难读之书,教师都不读吗?这样的教师,很难想像会去读理论了;这样的教师,又如何去指导学生阅读?

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吗?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自己热爱读书,更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心理,因为你不是一个单纯的“学问家”,你是一个“教师”,一个“语文教师”。

“随笔”中有这样一段话:“都是从《读者》《青年博览》《读者俱乐部》《意林》《妙语》《格言》《青年文摘》等杂志上抄的,分数都很高。”据笔者观察,去阅览室阅读时,学生往往首选这些杂志,在教室自由阅读时,学生自备的杂志也往往是这些,学生喜欢这类杂志是因为其中的文章言不甚深,贴近生活,短小耐读。也许我们的教师不屑于读这类杂志,但有效的教育必须了解学生,要“俯下身来”,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不也该时常翻翻它们吗?何况这类杂志中也有不少好文章。

看来,我们的不少语文教师是不读这类杂志的,所以学生抄袭了那么多他始终都没发现,甚至,14篇文章中有4篇是抄自《读者》,《伪小人时代》还被抄了两次,也始终没发现。可悲。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吗?

从“随笔”中列举的13篇作文的得分情况看,有11篇得分都很高,而这11篇都有不同程度抄袭的痕迹,只有第13篇,“是唯一一篇我自己‘原创’的作文,题目是‘美女变成老太婆’,我的底子很差,您的评价是两个字:‘认真!’”这段话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这篇文章体现了这位学生的真实水平,二是老师也感觉到了这篇文章落差很大,没有给高分,却不知为什么给了个“认真”。照理说,一个连续十几篇文章得分都很高的学生,教师应该有较深的印象吧?在高考前夕学生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教师无论如何也该详细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吧?又怎能以“认真”二字敷衍了事?真不知学生看到这两字评语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教师了解高考吗?

高考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它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它有自己独特的写作规范,这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如何应对高考作文,每年各省的“满分作文”成了高三作文指导的航标灯。尽管不少语文教师不认同这种做法,但在高考的指挥棒面前,大家还是无可奈何地这样做着。精选并印发大量的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的做法是高三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不是为摹仿,更不是为抄袭,只是让学生熟知高考作文的路子。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对高考“满分作文”应该非常熟悉吧?“随笔”中列举的13篇作文中竟有3篇抄自高考“满分作文”,而教师一篇也没看出来,实在令人“惊心”!

教师是否默认学生的抄袭?

也许,存在另一种原因,教师默认学生的抄袭?这是笔者极不情愿地作出的猜测。

当前的教育已经步入了一个怪异的圈子,教学实绩与奖金挂钩早已不是新闻,职评、晋升都要以教学实绩为依据。从理论上说,这样做是很科学的,一个教师没有出色的教学实绩怎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而事实却令人痛心,考试中弄虚作假已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道暗流,浊浪涌动,难以遏止。当然,弄虚作假、侥幸获胜是要冒风险的,而教师不读书的现象则又为作假提供了避风港。

二、惊心于同学态度的漠然

如果说,教师一个人的阅读面毕竟是有限制的,那么同学呢?一个班几十个同学都从来没有发现吗?“随笔”中透露“抄了六年作文”,六年有几百个同学吧,都没有一人发现?何况同班学生阅读的范围应该有相似之处吧?要说真的从来没有一个人发现是不可能的。记得小学生对抄袭这种事是勇于举报的,那我们的学生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如此漠然了?

也许是耳闻目睹了众多抄袭可以得高分的现象,也许是经历了举报无效甚至反遭打击,总之他们逐渐默认了这种存在,他们逐渐“成熟”起来。还不仅如此,他们会羡慕,会摹仿,不可能六年间就这一个学生在抄作文吧?想想真是可怕。

六年,本可以触摸到写作的大门,甚至步入那一个美妙的世界,然而,这样的现状下,他们还会重视学写作文吗?还会认认真真地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吗?就算在背诵与抄袭中也能学到一点作文的技巧,但这已背离了写作的本真。

漠然的背后是学习契机的丧失,更是心灵的扭曲。

学生作文的抄袭不是个案,令人惊心的也不仅仅是学了六年却“什么都不会写”的问题,教师角色的缺席、学生态度的漠然所暴露出来的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才真正令人惊心,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