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个春秋。回首这一段教学生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更多的是关于生命的成长与幸福。有的老师说,当老师工作累,事务繁杂,每天起早贪黑,就像网络上所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尤其是在当下的“双减”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的工作又是那么的劳心劳力;也有的老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现在的孩子说不得,骂不得,还要面对上面成绩的考核,整天戴着紧箍咒前行。的确,同样的烦恼我也有,有些东西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只有解放自己的心灵,才能看到那一抹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我想说,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幸福的眼睛和感受幸福的心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他的观点。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搞好学校的教育这个分内事,也要善于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共同去完成“塑造人的灵魂”这一伟大的工程。记得去年秋学期,我任教六2班数学,分班时全班20多人中竟然有8个人不及格,当时我倍感压力巨大,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逐一分析每个孩子的情况,发现这些差生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平时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上无人问津,导致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我主动与这些孩子的家长联系、沟通,与他们共同制定措施,创建班级群,让这个孩子的家长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孩子每天在校的情况,经过一学期不懈的努力,我们班这些孩子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实家长们很乐意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非常愿意帮我们一起把学生管好,哪个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呢?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和家长建立联系,多沟通。

在面对这样的班级时,我们应该本着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不要埋怨学生如何如何差,而是要用心上好每节课,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我想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进步的。毕竟学生是一个个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他们朝气蓬勃,他们调皮可爱,有时也会调皮顽劣与“不听话”,会让我们品尝到教育的挫败、烦恼与困惑,但只要我们用爱心滋润爱心,以童心唤醒童心,用心去感受,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我们时刻在享受生命成长的幸福。教育的本质应该着眼于人本身,就是为了人的成长,就是“为了人一生的幸福”。所谓“三生教育”,是指关注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的教育。当教育关注了人的生命、生活和生存本质的时候,那就不单纯是“分数是唯一”的教育了。能够守望和见证生命的成长,让学生拥有幸福一生的情感,幸福一生的本领以及幸福一生的生存基础 ,为其塑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积极的人格,帮其树立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才是我们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记得去年暑假期间,我和语文老师一起到本班生活困难学生朱正杰、杨春晖、薛成浩等同学家里进行家访。薛成浩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校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 我对班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 朱正杰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其实,家长对老师热情接待,让学生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杨春晖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也使我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孩子的技巧。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更有教育。在平时教学期间,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耐心、恒心,一切皆有可能”我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生活没有平坦之路,每个学生的成长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更是比一般的孩子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磨难,有时也是一种财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接触的这样的孩子比较多,我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但也尽自己的所能给予他们帮助。自己掏钱购买一些生活学习用品当作礼品送给他们。我不会直接拿给这些孩子,而是抓住一切机会,找理由奖励他们。比如他们学习进步了,或为同学班级做好事了等等。这样让他们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因为我想让让助学充满温情,在解决物质贫困的同时,照顾到精神的自尊。去年我任教的班上特困家庭比较多,基本上这些孩子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非常贫困,当我了解情况之后,立刻向学校汇报了情况,学校领导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减免了各项费用,同时让他们能享受到国家的特困资助政策,每年都能领取一笔助学金,解决了他们学习上的后顾之忧。平时我也尽我所能地对他们进行一些物质上资助。帮他们买一些学习用品等等。在和这些孩子一起学习活动中,我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懂得:生活虽不完美,但是如果正确面对,树立信心,人生一样可以美丽!

当然,教育故事也会有喜剧和悲剧,当教师和学生和谐共进步时,我们就当尽情享受这份喜悦和幸福;即使遇到突发的教育事故,我们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将它变成教育故事;当我们的言行无意中伤害了学生时,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避免这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只要自己真心地投入其中,就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心存一份敬畏、怜爱和责任,胸怀一种理想、使命和信仰,与学生共同谱写生命成长的精彩篇章,感知为师者的使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