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要传授语文知识,也要培养写作技能。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展思维,丰富写作内容,把学到的写作知识化为熟练技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浅谈几点方法。
一 指导读写结合,训练观察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平时,我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写作本身是一种超常能力的体现,所以必须多读、多积累、多练,方能逐步提高。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做到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地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
学生练习写作,主动发展自己作文能力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来源于获取的素材。而观察是思维,想象诸能力的基石,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及本领。怎样训练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呢?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不少范文所谓者小,所见者大。就此引导学生思索,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鲁迅笔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讲清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一面》、《背影》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思维的极好教材;生活也是学生观察思维的源泉。客观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因此要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真切感受。如我校每年召开运动会,举办联欢会等,我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题目,如“起跑线上”、“横杆在升高”、“口琴声声”、“观众席上”等等,并提出观察要求,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指导他们注重描写,渲染气氛。学生观察细了,感受深了,创作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二 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各项实践,亲身经历、亲身感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叙活动体会,写活动经验。我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同时教者在实际活动中,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出生活中平凡而有代表性的题材。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文章写得有声有色。记得一次写反映校园生活的作文时,我让学生亲自到校园去活动,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去细细体会,结果学生写出的东西很丰富:红花绿叶环绕的教学楼,你追我赶竞争的气氛;盘旋在花树间鸟儿的鸣叫。孕育在沃土上嫩草的芬芳……处处皆景语,物物可入文。学生深入实践,感悟至深,就会灵感顿生,落笔生花,文思如泉涌,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定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同时留心让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作文竞赛活动。在作文竞赛活动中,既要鼓励学生力争获奖,更要强调重在参与和锻炼。作文比赛还可以与演讲比赛结合起来,因为搞演讲,也得先写好稿子,这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其实,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也是产生写作动力的“催化剂”。每次作文训练后,我总把写得好的作文选抄到班级黑板报的“艺海拾贝”、“文学之窗”、“小作家之作”等栏目中,或把有创作新意的作文编入文集里,发给学生留恋,还有时选出优秀的习作向报刊投稿。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因而激发了强大的写作热情。
叶老说过:“世界如果有所谓作文写法,也不过顺着说话想心思的自然规律加以说明而已。”意思也就是说,实践活动丰富,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才有不竭的写作源泉。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写文章就会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多举行各项不同形式的活动确实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
三 教会修改方法,培养自评能力
修改文章的能力即对写完文章进行改写和修饰,使文章更完美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鉴赏力,使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养成自我批评的态度,培养自我监督的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培养学生修改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完成一次习作后,我采用的方法往往是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选出一篇认真修改,再把改稿与原作一起打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逐词、逐句、逐段地进行对照和体会,找出不同之处,总结出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既要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优缺点加以总结,又要在具体比较中,让学生鉴别优劣,品味得失,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己的作文,综合学生、老师的意见,学习用人家作文的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教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使学生把语文中学到的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在修改作文时得以应用,还能使学生的修改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检验。所以教者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评,激发学生评改欲望。
开放的教学观认为,评改的途径应给学生,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扶助,由扶到放。扶是让学生明确评改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放是让学生自主的评改,教师不包办代替,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但教师的评改要求也不能太面面俱到,否则学生作文得不到高分,会失去写作的兴趣。因此这里建议采用分层打分法:作文的题目拟得接近主题,语言简洁明了的,可以打一个高分;开头段入题好,引入自然的,可以打一个高分;正文部分,人物描写生动,极具个性化,可以打一个高分等等。这样,学生作文中某几个点都得高分,说明其作文有精彩的地方,学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况且作与改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会改变过去学生只学写作、不学修改的错误,养成学生认真作文和自改作文的好习惯。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生活积累,写作思维等方面多下工夫。作文教学虽人各有变,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日趋发展,形势在向我们语文老师昭示:抛弃传统保守的教法,引入一些可得的教法,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在这艰难的作文教学中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