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岁末,路边又出现了卖对联、红灯笼和开花钱的地摊。每每看到那一叠叠、一张张齐整划一的红红的开花钱,我总要停留片刻。那里有我挥不去的童年。

农村里过年,除了要在门框上贴春联,还要在门楣上贴开花钱。那一张张随风飘拂的开花钱,彰显着十足的年味,表达着人们对来年财源滚滚,人寿年丰的期盼。

小时候,大多数家庭生活拮据,每到年关,写对联、刻开花钱就成了孩子们必修的功课。

那时,我家的开花钱是我刻的。因此,一到腊月,我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到村里五金厂找几截废弃的锯条,请工人师傅在砂轮上把锯齿磨平,再按照刀口大小,打磨几把刀口不一的平口刀。刻刀握手处用布条细细缠紧、缠实。一般要准备2-3把刻刀。

从供销社买来薄薄的红纸,裁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一般是32K大小,也有24K的,用纸捻子或铁夹子把一叠纸固定好。

最难的是设计纹样了。最简便的做法是,直接找一张去年的完好的开花钱。上方一般以文字为主,如“招财进宝”“年年有余”“欢度春节”“五谷丰登”“福禄寿喜”“竹报平安”等吉祥语,中间以“福”“丰”为主。绘画水平较高的,自己设计图案,较精致的以花纹为主,有鱼形,谐“年年有余”。也有少量刻花鸟图案的,均由设计者匠心独运,没有定式。

现在开始手工刻制了。刻制时,在纸下要垫刻板。刻板多是木质的,或用厚书替代。听人说,街面上卖的开花钱,人家下面垫的是蜡盘,用蜡盘刻既不损刀口,又柔软省力。怪不得比我们刻得齐整、美观。

刻工手艺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刀眼的粗细上。刀工细腻的,网眼密布,排列整齐有序,细而不断。高超的刻手还能熟练地变刻出三角形、菱形、六边形等多种网眼,纹丝不乱,令人叹为观止。

开花钱的下摆还要刻穗子,有鱼鳞穗、排眼穗等,最常见的是垂纶穗。刻完,还要在字、花纹等处贴上金箔。

刻制时,力度控制是关键。手握刻刀,仿佛战士紧握着钢枪,那份责任,那份神圣,无与伦比。一刀下去,“嗞”的一声,那声音犹如一首美妙的音乐,悦耳动听。那力道,既不能用力过猛,使刀陷底板,拔不出来;也不能用力太小,厚厚的一摞纸刻不透,费时费工。花纹的连接处,用刀要特别小心,过宽了,连接处会断口;过窄了,要复刀。镂空部分,轻轻一抖,大小不一的红花花的纸片,像蝴蝶一般飘落下来,那时的心里真像吃了水蜜桃一样甜。

每到腊月,刻开花钱、写对联就成了我这个“秀才”最忙活的事,每每做到大年三十,把春联、开花钱贴好,虽忙得气喘吁吁,但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如今,手刻的开花钱几乎看不到了,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用塑料纸机印的开花钱,反面还有胶,虽然没有手刻的精美,但贴起来方便,价格低廉,人们就逐渐喜欢上它了。年味渐浓的时节,地摊上到处都是这种开花钱,手刻的已难得一见,偶尔有在乡间路上叫卖的,也已粗陋不堪,不值得一提了。

站在路摊边上,停下匆匆的脚步,摸摸那光滑透明的塑料纸开花钱,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刻,或许能为失落的年味增添些许充实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