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早晨到校上楼,在楼道又信手捏起地上一个小废品袋,刚从袋旁走过的五年级的一个小女孩看到了,也弯下腰捡起了她前面台阶上的一张纸。想起前些天我班的玲也是如此。

本就随手一捡,不想在无意间还影响着孩子们,1……

捡多了,习惯了,整洁了,心也似乎静了许多,不存邋遢。

周一升旗仪式,常见师者随意走动,窃窃私语。

可知?已违法。

难怪常有师者敢越校规雷池。法都敢违,何谈校章校制。

唱国歌,常怨学生嗓哑,师者音又何在。若师者高声唱亮,定能影响一片,振林樾。

 在学生中间行走,偶尔会听到另类声音(你非我):

“老师我们想在你这儿做作业,不想去×室上课。”

“老师,我们班没有老师,你来上课吧。”

“救星来了!”

    ……

言外之意,对某类老师的言行举止反感了,想逃避他们的课堂。

这其中不乏有善知的老师,学生仍如此,应该是他们的教育缺乏童心,善心不够。

笔者曾目睹一只小麻雀的惨烈,一次我进入一个靠近桥边的低矮的小店买东西,有一只小麻雀同时飞入。与两个异类同处一室,很惊恐,在小屋内一通乱飞乱撞,店主老者想快点赶走它,小麻雀飞得更加疯狂,不时撞向朝南的小玻璃窗上。最后误入了窗下的斜扣的塑料淘米篓内。可等老者掀开淘米篓,用手按住时,发现已经断气了。我与店主都很费解,几秒钟前还乱飞乱撞的,怎么瞬间就……店主把小麻雀放在手心里捂了几分钟,不见醒来,死定了,便扔到后门的小河内了。

小麻雀是撞死,还是吓死,小心脏不会破了吧,成了个谜。

对小麻雀的干扰甚微,结果仍是如此,对于心脏同样不曾强健的孩子来说,我们又怎忍让他们心悚。

我们可能无力修葺孩子的拙劣,但切不可为了追求完美而去挫伤孩子的童心。

智者言“教育不是对孩子的吆喝,而是激励、点燃、唤醒。”

在朋友圈有家长看到网上一则报道后留言:老师们应该体谅学生,作业适量就行,长期学生睡眠不足会影响全方面。

父母,怜惜孩子,都知道孩子应全方面发展。师者,受党培育多年,更知一切教育行为应该基于学生的眼光和需要,不能为了成就师者本身,为了成人的精神需求去利用儿童。

如今上方学习质量评价与监测,平分85不行了,要过楚河汉界(区均分)方可得优。殊不知此举变革正折杀着孩子,前者努努力可能达标,后者即便拼得将死帅亡,仍会近半数不达优。上方对学校监测,若校方无善心,施压给老师,老师再倍加于学生,小小童心焉能承受。此举举足轻重,非善举也。

学生少考5分对孩子元气不伤,但师者为了多考5分,却可能让孩子的正常成长偏离轨道。

教育方针“德育为先”,想起林局浙江考察随笔中保俶塔小学的“体育第一” “健康第一” ,为如此多的第一点赞!

洗尽铅华,真色生香。相信大器晚成。师者,应怀童心,若无,则永远走不近孩子的身畔。

让生有善向,其心方可向善。

生向健,学校应力挺体育第一;

生向书,学校应力推善书;

生向师,为师应力行善举;

生向心,教育应力施善教。

智者言“保证孩子的童心愉悦、童年快乐是教育的底线。”

 

(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午后于三垛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