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写《长成一棵树》的读后感,并非先受其文的影响,而是受作者的吸引。常言文如其人,作者的中篇小说《七个少女和一只白鸽》,曾让我读得泪水盈眶,所以扫描《100篇美文》目录,不由自主注目于“王巨成”三个字上。

细读全文,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的人,很有感触,让人在朴实的文字间,品尝到教育者的晦涩与无赖,感觉到受教育者的压抑与无赖。

“我们看不见树是怎样长大的,可是它们确确实实在成长着。”

“没有一棵是没有用的,只有不会识别树的价值和利用树的价值的人。”

“没有人把一棵只能做凳子的树,拿去做铁轨的枕木。”

       ……

树有树的生长规律,有它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不需要特意地去给它灌水、施肥,即使让虫子把叶片啃光,也能在之后的不久,或者是来年又重发新芽新叶来。

 今年国庆长假带女儿去苏州园林玩,导游说“苏州园林最大特点,就是让里面的草草木木自由生长,不作修剪。”细细看来,确实如此,让人感觉很是自然,景与人和谐相处,怡然自得。再看身边广场上、公路边、小区内的那些绿化树木,常被截枝断头,很是难看,这种为了景,而破坏了树木的那种自然的朴实,对于树木来说只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是一厢情愿的事了。

 教育者要让受教者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过多的牵制与指引有时可能会让他们畸形成长,相信他们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有用之材。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好孩子成长时的那种自然的环境,树木成材自成材,让我们在相信中期待着……

学生是树,其实我们为人师者也只是一棵树。

 

(一二年十二月于三垛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