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网上看了电视连续剧《兵心依旧》第15集,其中中国医药专家顾诗行院士在与心舒饮配方的授权人陈之江谈话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这个中药的理论哪,是以中国古代化学理论为基础的,深奥庞杂,不过呢它的确是科学,是科学我们就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这心舒饮到了你们的手里,那不是经,是典。经呢就是要照本宣科,老和尚念的就是经,典呢,是典范,是学习参照和研究的基础。”

这其中的“谈经论典”让我对“经典”一词产生的兴趣,很想探觅一番,于是百度几次,整理成文——

“无论何种事务,它有其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并生生不息的流传后代,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其他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世人所享受和敬仰,这就是经典。”

“经典”字源是来自拉丁文,原义是指:古罗马最上等的公民,因此可以引申为模范、典范,从广义的层面来看,凡是在任何时代中优秀且具有典范的,均可称之为“经典”。

经典中的"经"指的是四书五经中的经,而"典" 则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比如五十年代经典歌曲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歌曲。

现在大家常说的经典究竟是什么?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有些甚至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比如中国的《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

“典”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

现代人眼中的经典:一方面是历史上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科玉律的典故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时常看到或者想起的一些人一些事,甚至能够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也叫经典;同时,对于个人而言,只要是能够感动到自己,并深藏在心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的也可称之为经典。如此过于泛滥用“经典”,任何的流行性的东西都能称为经典,那么经典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一0年七月十七日于三垛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