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4日)下午在康华实小听课,因第二天上午继续听,晚上就没有回去。妻子说下班后从乡下赶上来看孩子,为了等候妻子一起到红高粱吃晚饭,只得一个人斜倚在步行街东首的一张正对着“华都”的棕黑色的长椅子上眯眼休息起来。
夜幕低垂,新月西悬,街上各式各色的灯也相继亮了起来,虽然行人不多,但是有了灯光的映衬,顿感添了几分旺气。“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那街——“街靠灯装”。
其间,有两个大概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在我一旁的棕红色的方形花坛旁玩起了老师与学生的游戏,
两个小女孩都扎着马尾辫,穿着很有精神,一个是全身黑色的健美服,一个是上身菜花黄的上宽下紧的夹克衫,下身也是黑色的紧身健美裤,两人的脚上都是一样的中高皮靴(她们的妈妈好像都是紧靠华都西侧的品牌服装店的店员),靴子黑亮而且有好多个折皱且扎着几根鞋绳,随着她们一上一下的跳动不停地飞舞,很是精神。
“一身黑”肯定是某个舞蹈培训班的小学员,动作很是专业,跳的是像模像样的的拉丁舞。
“菜花黄”在一旁很是眼馋,上前缠着“一身黑”让她教她。
“我做老师,你当学生。”
“好啊!”“菜花黄”高兴得张开双手,像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围着“一身黑”转了一圈。
“一身黑”让“菜花黄”站在她后面跟着做动作,“菜花黄”很是机灵,加上想跳好的强烈欲望,几遍下来,尽能有个六分像了。当然也离不开“一身黑”的及时纠正,你见她一边跳一边不时扭过头观看“菜花黄”的动作,一发现不到位,立即停下来指导——扭头要快、要有力、手指张开、注意肩、注意腰……
不仅是我,路上的行人都被她俩吸引了,有的驻足频频点头,有的走过很远了,还不时扭头笑望。就连在她们身旁一直静立不动的两个小铜人也被她们感染,早把脚下的足球忘掉了,只顾斜着身子微仰着头对着她俩一个劲地憨笑哩。
她俩全没在意,完全陶醉于练舞之中了。相信,借以时日“菜花黄”的舞技就可能与“一身黑”并驾齐驱,成为一对完美的舞伴了。
此时的我,一半陶醉于她俩的翩翩舞姿,一半则陷于对我们教育的点点思索。
她俩的师徒关系是发自内心的自由组合,教与学都如同游戏一般,没有丝毫功利与胆怯。教者尽心,学者用心,效果很好。
日常教学,是不是也应该注意效仿这种特殊的师生配呢?
“现在×××坐得最好!” “×××,写字的姿势最端正!” “×××的字写得最认真!” “……” 其他同学听了之后,会迅速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向榜样看齐,以期待得到老师的认可。
这不都是利用孩子教育孩子吗?
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孩子,是最直接有效的。
多年的同学,相处时间长,关系平等,感情深厚,没有上与下的隔阂,往往超过师生的感情。
学生是可以互相感染的,我们应该让这种感染力在日常辅导工作中扩大,让这种感染成为辅导的主力。
回忆自己多年来,就很注重这一点,因为我的课堂表情也不十分的丰富,有部分学生对我存有几分畏惧,特别是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更是胆小不太敢举手回答,更不用说课后主动来向我请教了。(近些年好多了)
如今,在“五严”的高压下,教师进行全班辅导的机会更少了。即使有,也只能是对那些错误量大或思维度比较高的习题进行点拨,很难对后进生再进行正面的辅导,这些学生不用说难题了,就是一些很基本的知识都接受不好,错误多。
不能亲其师,那就亲其友(学友)吧。
为了让后进生能够很好地发展,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来代替老师辅导他们,让那些成绩比较优秀而且乐于助人的学生成为那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的老师。采取“1+1”的模式。让“小辅导员”与后进生组成同桌,督促其完成作业、订正作业,给他们讲解不会的知识。
老师的全面辅导,可以让全班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小辅导员的个别辅导,可以让后进生的成绩得到及时的补缺,能跟上趟。
这种举措不失为取得全面丰收的好方法,更大的好处是大大减少了老师钻空子进行全班辅导的时间。
不是这样吗?
(于三垛书屋 09年9月26日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