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我要说两句奶奶家的故事。奶奶姓杨,叫杨宝小。传闻在洪秀全起义前庄中本无杨姓,后来起义败北后,有一个姓杨的将军逃落到庄上,从此埋名留姓定居下来,由于老祖上外形很是武猛,庄上人习惯称他为“杨豹爹(爷)”。从此,庄中便有了杨姓。
等到父亲出生后,杨姓虽不是吉庄的第一大姓,但是却是当时的第一旺姓,从奶奶家的房址就可以看出,位于庄子的正中心,小学的正前面,也就是村庄庙宇的正前方,一直比邻而居。如今校门口的大广场也是奶奶家的住屋折掉后形成的。父亲的外公叫杨柏林,是当是庄上很有名望的人,家有上百亩田地租给别的人家种,因而比较富足。奶奶也可说是大家闺秀了。其实,父亲当时不是吉庄人,居住在西边邻庄孙庄。但小时候常年玩乐于他的外公家。因此,才有机缘在庙中寄养。
从我记事起,我家已经三次建房,四次移居。但可喜的是,奶奶家的老祖房至今还在原址并保持原貌。小砖小瓦、古木雕梁、四方天井、拱圆大门、木格窗棱、木板隔墙、细砖铺地、镂花古床……但是由于久无人住,细瓦与附着些许青苔的砖缝中常有许多杂草垂悬,显出几分苍凉。父亲回忆说,很小的时候他曾在这个老祖屋内住过一年多。
“弹指一挥间,早已沧海桑田。”有空回去拍几张照片留念。毕竟这儿曾留下父亲童年许多美好的记忆。就说我,从小至今,也不知从老祖屋的门前走过多少次了,虽说进去的次数不多,光算每天上学放学经过门前要么喊“舅爹(爷)”要么喊“舅奶奶”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早就知道这里和我家祖上的紧密了,至今对此处仍显出百分的挂恋。
(于三垛书房 09年9月13日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