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的读书共享活动,如约而至,本次共读是由我们第二小组来负责,很荣幸,我也承担了第七章的领读任务。在本次的共读学习中,我进一步学习了《观察 读懂与回应孩子》的5——8章,这四章的内容让我对观察记录的方式(表格、作品样本、观察报告、成长档案袋),观察的方法(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观察的一些指标、观察的方向(幼儿的动作和认知)等等都有了很全面的了解,让我搭建了更多观察的支架,这些支架会让我在观察中更加有目标、有方向。
在本书的第五章,介绍了观察的两种量表:检核表和评定量表。这两种量表和轶事记录、持续性记录量表有着不一样的特质,它们是观察儿童发展和进步的费叙事性观察方法。相比于需要之前介绍过的观察方法,检核表有着效率高、灵活性的优点,可以直观地记录孩子干了什么?达到了什么?但是它缺乏有关质量和频率的信息,我们只能看到一次的达成情况,但是具体的质量等特点还需要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评定量表有着易于使用的优点,但是它会存在个人偏见的潜在可能性、他评定的词汇“频繁”、“不友好”……等也存在了个人理解性。
因此,在我们选择使用方法时,为了方便、客观、有效率得观察幼儿,我们可以将检核表和评定量表与轶事记录或持续性记录结合使用,或者在检核表和评定量表中添加“评论”“日期”和摘要,增强检核表和评定量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第六章,我又重新认识了记录与报告儿童的发展和进步的载体:作品样本、观察报告和成长档案袋。特别是对成长档案袋的认识,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制作成长档案袋,之前的制作中,家长和老师存在着一定的交差式的想法,因此制作的成长档案袋差强人意,也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在本章的学习中,我认识到了成长档案袋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制作成长档案袋的方法。要设计一个成长档案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它有效地、全面地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我们要学会收集、精简和分析,将其转化成展现孩子发展和成就的连贯图画,其中可以放置幼儿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的观察报告、访谈记录、自画像、幼儿的创作、数学作品……我们要尽可能得从孩子可以参加的活动以及所有的课程领域中获得他们的作品,如年初、年中和年末的作品,显示其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在整理完后,我们也需要反思,关于儿童的成长情况、能力发展,告诉了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是否可以帮我们评估课程和计划课程,支持幼儿个性化地发展,以及要考虑幼儿自己的意愿,这些都是我们最终取舍的重要指标。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电子档案的有效性,因为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会用照片和视频记录孩子的发展,我么可以将其与纸质的有效结合,在纸质的档案袋中粘贴二维码,给档案袋扩容,让孩子的成长轨迹更加丰富具体。在这学期,我也会行动起来,将学习到的有效建议投入到真正属于孩子的成长档案的制作中去。
在我领读的第七章,我主要学习了一些解密幼儿行为的“密码”,给我观察幼儿行为后的解密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支架,观察幼儿,因为孩子做得比说得多,他们更善于用行为来认识和学习,在行为中,他们也会更加明显地展露自己的优势,特殊需要、问题行为、情感、压力以及受虐待和被忽视的迹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观察、发现、理解、支持幼儿的重要基点。书中还提到了一些行为指标,如多动症行为指标、幼儿压力行为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方向,但是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也要注意,任何一项指标都不能最终表明他们受虐待或被忽视,但是,教师通过将观察行为模式、行为的突然变化或行为指标与受虐待或被忽视的身体指标相结合,就可能会发现受虐待或被忽视的孩子!”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谨地去使用,但是也不能错过孩子的问题行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其中的度。
本章还结合了一个例子(迈克尔),让我们去了解观察的一个路线,关于行为的五个问题:任务、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具体分为谁有这种行为、发生了什么、该行为何时发生、该行为通常发生在哪里、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五个部分去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这部分我觉得可以和徐志国老师的一看、二听、三懂,去观察幼儿的情感、心理、需要、经验发展、后续发展水平)两个维度去共同分析。书中也是结合了一个例子,迈克尔的观察记录去分析的,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以致用,尝试去进行分析和解密。
在本书的第八章,基于折衷取向观察儿童的动作和认知发展。在本章,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观察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基于折衷取向,就是要从几种不同的方法中选出最优方案,选择最有效最具发展适宜性的工具,从多种渠道获取最佳信息。书中依据观点我也非常赞同:观察儿童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识别他们的优势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观察中也要积极地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幼儿,进一步巩固儿童的优势,这才是我们观察的最终目的。
书中也提到了一些观察的落脚点,如观察基础动作发展(大动作、精细动作),超越对基础动作的观察(特别出色的动作发展点),动作迟缓现象、多彩光谱项目的障碍活动课程完成情况。观察认知发展:延迟模仿、语言、艺术媒介或技术。记忆力等等。这些也给我们的观察提供了方向,我们可以搭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用,提供更多的观察思路。
以上,就是这四章学习的内容,内容非常的丰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投身于实践中去使用,我会反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地运用到班级的一日观察的各个环节,通过观察去发现幼儿的需求、问题、兴趣、优势、情感体验……,采取合理的行为不断支持的学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