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出台对解决当下中小学生教育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落实“双减”教师责无旁贷,在给学生双减的同时,如何给教师减压、减负,确保教师身心愉悦投入工作是学校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因为双减教师面临的压力骤然上升,心理焦虑不可回避。作为学校群团组织的工会理应主动作为且有所为,认真调研“双减”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向学校提出促进教职员工身心健康的有效举措。笔者就“双减”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做了调研分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确保教育质量减负增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各项文件,这样一来,“斧头凿凿子,凿子凿木头”无形中压力层层传递,最终传递给一线教师。

来自学生家庭。在学校,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但是对于家庭来说,家长的种种忧虑没有被打消,于是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上网课、“一对一”辅导等开辟学生学习的渠道,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还未真正减轻。

来自教师自身。减负的同时教师需要在正常放学后参加“延时托管”服务,在校工作时间增加,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在改革课程和课堂中,教师要适应新的形势,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充当“多面手”,无形之中教师工作量也在增加。与此同时,教师在校时间延长,有时无暇顾及家庭子女的教育、学业辅导以及家务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焦虑也会产生。

双减政策是国家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所推出的科学政策,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但是如何让“双减”政策下沉落地,我们也要思考“双减”背景下教职工的工作现状,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促进“双减”有效实践的有力基础。

身为为教职工“娘家人”的工会,已经通过了各项活动如运动比赛、福利发放、文艺活动、娱乐活动等为教职工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双减”背景下,笔者觉得应该针对新形势,把握新特点,与时俱进,加强教职工健康管理,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笔者建议“双减”背景下教职工身心健康需要从几下几点入手:

1.认真排查,摸清教职工健康家底。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为更准确了解教职工健康需求,工会可以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教职工身体健康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教职工建立健康档案。

2.强化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工会要引领职工树立“每天锻炼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生活理念,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活动,提升教职工健康素养。工会可根据本校职工会员身体排查以及调查分析数据精心制定并实施年度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计划。通过教师会议、“职工之家”、网络平台、线下专题讲座定期推送健康科普知识,帮助教职工掌握健康知识,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3.积极开展健康运动。工会要将组织开展健康活动常态化,通过教职工健身引导、组织竞技比赛,树立健康运动理念,激发教职工运动热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校园广播期间要求所有教师走出办公室到操场和学生一起做操,工会要引导教职工自主进行健身锻炼,积极开展教工运动会、健身跑步、球类竞赛等。 

4.注重健康保障个性化。保障教职工身体健康是工会职责之,这方面所有学校都很重视,受诸多因素制约,当下所有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员工体检都是采用统一项目模式,个性化服务不足。在这方面工会应该注重个性化健康保障服务,可以根据本校男女教职工和不同年龄段教职工体检需求开展1+X"个性化健康体检。

5.基于“双减”新情况,工会可建议学校及时修订教职工考勤制度,灵活采用弹性上下班制度,整合家校资源,扎实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面临“双减”政策的新形势,教师也面临着政策落地实践中的新挑战,作为教师坚强后盾的工会,如何帮助教职工迎接新挑战,逐步适应新的教育政策和环境,高效愉悦地学习和生活?需要工会进一步思考,期望工会与每一位教师同在,帮助教师以积极悦纳的身心调整心态,适应教育政策,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