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教育的责任》,朴素淡雅的封面,乍看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理论说教方面的书,随手翻了一翻,证明我错了。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着读着,竟欲罢不能,深深地被吸引了。这些小故事给我的启发很深,每一个事例好像在身边发生一样。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现象,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在哪里。

    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他经历任何风雨,他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正如书中所写的这样一个故事:爸爸看到孩子小唯眼睛下方有一道带血的划痕,于是便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随口回应爸爸说:“同桌不小心划的。”因为伤口在眼角,爸爸想这件事很严重,第二天一定要去学校让老师处理小唯的同桌。但小唯请求爸爸不要去,说这是他与同学之间的事,他们自己能把问题解决了。不过第二天爸爸仍然跑到学校要老师一定严肃处理此事,而且还去警告了小唯的同桌。爸爸的强硬态度让小唯难受,同学也远离了他。

这种类似的故事似乎在每个家庭、每个班级都有可能发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结交许多好朋友,也一定会遇到许多事情。他们在很多时候,也会闹出一些不愉快,发生些小摩擦。往往我们家长要做的并不是替孩子去善作主张,包办代替地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教孩子学会自我判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本来应该由孩子自己完成,但因为是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而大包大揽,如个人卫生、进餐、穿脱衣服、排便等等,久而久之则导致了幼儿的自理能力极大地降低。《纲要》中也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如果从幼儿的发展角度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

    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正如文章中所提:孩子在假期中的首要任务应当是休息和调整,而往往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为孩子制订假期学习计划,使“放假”成为了“假放”。前些日子遇到表姐家的孩子,孩子一看到我就跟我抱怨:“小姨,还是你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快活,玩玩游戏唱唱歌,哪像我们,一堆作业,好不容易周末吧,还没得休息,老妈还非把我送去辅导班,一点儿自由安排的时间都没有,还是上幼儿园好!”听到这个孩子的心声,让人揪心。表姐却说;“我们小区里的孩子,人人都上辅导班,有的晚上还要去补课,你不去可就要输在起跑线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都竭力让孩子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并把这样的付出,当成是对孩子的爱与责任。家长们不跟孩子商量就把孩子送去了各种辅导班,面对自己没有兴趣的辅导班,家长累、孩子累,学习哪还有兴趣可言?更不要谈全面发展了。

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他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子总是举手,可是却被老师一次次的忽略,因为老师了解班上每个孩子的情况,知道她的答案不是老师想要的,或者说她可能会出丑,出现令老师难以收拾的局面。一节好不容易准备的公开课,可能会因为她的回答而出现败笔,贻笑大方。所以虽然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总是举起小手,但老师就是不给她发言的机会。反思我自己,其实上公开课,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一节公开课,精心设计教案,想孩子能够回答到的各种问题的答案,为了保险,尽管有的小孩子的手一直举着,但就是不会喊他。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怕出错。怕自己出错,怕学生出错。但我们现在一直在说,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把发言的机会,都给能讲出正确答案的孩子,而对可能回答错误的“举手”视而不见。我们更应当包容孩子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教学,这才是教育的责任。

当然,现实教育中还有许多所谓的“伪教育”现象。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他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教师用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幼儿,他以为这样所有的孩子就都能得到成长了;有的家长无时无刻都想看住孩子,束缚孩子,他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变成他心目中的好孩子了······这些也正是大人们心中所谓的责任。

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在《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通过一些教育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责任。这本书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让作为教师的我不断反思着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归根结底,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不要辜负了孩子,这是我们教师起码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