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老师

我是品社老师,有教师资格证为证。

我是一名担负着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珍爱生命,具有健康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可爱老师。(容我喝口水,喘口气

可你知道吗?有些人真的很不会聊天。

“你做老师的呀,什么老师”

“品社老师”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人这样

“朱老师,你不是音乐老师么?”

“嗯,我重考了个资格证”

“梦,考那个有什么用,要考语数外咧”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些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去学校上学,是让他受教育的,但是,请记住教育不等于单单的学习。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素质教育。

品社课是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最终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育智先育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学校的基本职责是什么?是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为育人服务,离开育人,学校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和存在的意义,抓住了育人,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根本。求知与育智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根本任务,让学生学会做人与和谐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顶级目标。

可现实中有些学校都是由副校长、临近退休的老教师、需要特殊照顾的教师担任品社学科的教学工作,各种原因导致出现了教而不研的现象,让这门学科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扎实开展学校德育课程成了资料搜集、汇报工作的代名词。

我们应该反思、改进。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是我们短短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学生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这门综合课程,除了应追求洋溢人文之美的课堂外,我也在思考,如何把握学科特点,有效链接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特色等课程,潜移默化的把教育注入在生活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嗯,写到这儿,想想就觉得“育人”的责任重大,自己的责任重大。习大大提出的“好老师”的四大特质,明确了新时代教师应具有的师道师范师德标准。换句话说,就是好教师的标准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怀揣着这份“育人”情怀,作为一名品社老师更应该将这份情怀倾注在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面,倾注在培养学生观察自我、认识自然、学会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上,倾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面。


以后我再告诉你我还将会是一名品社老师,你能把省略号改成一个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