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名字走近宗璞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焦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

针对七年级的初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感悟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辅助朗读教学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赏花忆花,感悟生命”呢?梳理学生缺乏的作家及其背景知识就显得必要了。在介绍作家相关情况时,学生突然有了一个意外发现:作家原名叫冯钟璞,笔名是宗璞,这中间有什么内涵呢?说实话这个问题还真让我有点儿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大家一起求助于工具书,宗璞的涵义就是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高雅境界。天哪,这倒是非常符合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人生取向的。学生的这个提问真的是很精彩!由作者的笔名,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意外的收获。学生敏锐的发现让我对作家和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我真正感觉到了宗璞意蕴的丰厚,它不仅揭示了作者高品位的审美趣味,让我们真正知道了她喜欢什么,而且感到了作者在精神深处不懈追求的人生态度,明白了她是怎样做的。无意中的探究,让师生径直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是了不起呀!

由作者的笔名,我们不仅读了一篇好文章,还认识了它的作者,拜访了作者的心灵。也让学生们在赏读课文的过程中真正的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走进了课文,

走进课文中,学生很容易地寻找到作者的思想踪迹。宗璞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倾吐了对人生的意义的领悟,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也正折射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课堂中对作家的简短介入,让初一的学生真正走进了作家内心,探讨中达到“准确的传情与悟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情境之中”的理想境界。 这一堂课我最深的体会是,教师要时时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面对熟悉的教材,她必须和学生一样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才会在课堂上与学生碰出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