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因为去年春天品味过千灯小学的文化盛宴,由此对储昌楼先生心存感佩。得知其去年秋又执掌娄江实验学校,便猜测由其掌勺的又一道文化大餐该是何种味道。前期, 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了娄江实验小学,一下子就被其所散发的文化味道所折服。那次回来之后,我本想写一些关于娄江的文字,但一直未能遂愿。我只是通过发图片的方式向部分校长推介了娄江文化,估计几位校长被图片中的文化气象撩拨到了,于是,3月9日就有了再去娄江之行。
人类文明大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有水的地方必然有文明、文化,正如中华文明离不开长江、黄河一样。
临水而建的学校,天生就具有了灵动的文化基因。若熟视无睹,便是辜负了那“一江春水”;若能择水化文,便能成就校园文化的万千气象。
在苏州昆山,有一条与苏州河、春申江同为太湖泄水通道的娄江。尽管娄江历史上没有苏州河那么有名气,但地处吴越之地,又有1000多年历史,其波涛间沉浮流淌了多少世事人情不言而喻。
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以娄江为名,掌门人储昌楼先生和他的管理团队没有忘记学校必须扛起承袭、光大娄江文化的使命。
行走于娄江实验学校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被水文化的柔美浸润着,无论是校名、楼名,还是目之所及的“娄江蓝”,无一不在告诉你,这是一座水文化滋养着的新教育好学校,水是这所学校生生不息的精神血液。



在地域文化的根系上,能不能汲取到学校文化所需的育人养份,需要管理者具有独特的心智和教育的情怀。在新教育实验核心团队里经营了多年的储昌楼先生,立志要全身心办出有着新教育特质的好学校。以其对新教育的理解与钟情,他领衔实践的学校文化注定会有不凡的品质。在千灯,储先生就借助昆曲艺术营造了千灯小学“一灯一世界”大美典雅的学校文化样态。
“每滴都最美”“只为润泽你一生”,这是娄江学校亮出的核心育人理念。这样的核心表达及其新教育好学校的logo,充斥于校园的每个角落。文化,就是浸润,重要的要说N遍!细细品味,能将水的元素与育人的指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你不得不佩服管理者的眼界、境界。



“以水为镜,正德修身”、“以水为范,厚生求真”、“以水为师,笃学有恒”,在核心理念支撑下的娄江校园文化系统,做足了水的文章。娄江的走廊文化自然也离不开水。一楼呈现的是娄江鱼米之乡的风土人情,散发的是乡土气息;二楼呈现的是长江、黄河文明的源远流长,表达的是国家情怀;三楼则呈现世界上著名水域与文明,关注的全球视野。





一枝一叶总关情。娄江学校不仅有校园文化的大格局,更有对一景一物的精耕细作,校园内所有物态文化环境的呈现方式都别有匠心。比如,为校园植物制作的“身份证”,就蕴藏了很多的文化信息。“66—4”,66代表着校园植物种类的总数,4代表每株植物的序列号,二维码则将眼前植物所关联着的互联网信息全部网罗在其中。在娄江人的眼里,生长校园内的树木花草,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已,而是有着饱满生命气息、能够承载强大育人功能的生命体。


有人以为,文化就如同一件漂亮的衣着,是留给悦己者欣赏的。以这样的心态做学校文化,其表达方式必然就多了些市侩气息,少了些人性关怀。用储校长话说,有钱不一定做得出真文化。学校真文化归根结蒂要回归到育人的本质上来,只有走向课程,文化才会成为有着生命气息的、活的文化。



如果欣赏储昌楼先生的学校文化作品,只看到其雅致的文化符号是远远不够的。让文化成为课程,以课程实现育人目标,这才是其文化建构的高明之处。在千灯,你如果欣赏了“小昆班”的表演,便知道昆曲的育人功能已经被储昌楼先生挖掘得淋漓尽致。在娄江实验学校,我们见到了诸如“中华文明中心”“世界文明中心”“家校合作中心”“烹饪实践室”等众多体验文化的实践场。储校长告诉我们,娄江正在建构生命、生活、国家、国际、科技、艺术“两生两国一科一艺”的娄江课程体系。文化成为了课程,课程丰盈着文化,娄江文化就有了强大的滋养生命功能,不再是躺在墙上的死文化。






当下不少的学校并不缺少装扮得高大上的专用教室,不缺少先进的装备设施,但就是缺少让学生充分靠近的管理思维。在娄江,这些文化设施没有被闲置,而是按照管理者的意愿在有序地运转着,成了学生最向往的地方。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这是新教育理念体系中很温情的话语。储昌楼先生将新教育文化与娄江水文化巧妙地嫁接在一起,便赋予的娄江文化系统理想主义的色彩,于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娄江就不再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
上善娄江,回味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