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晨是中班从外地转到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记得他刚来了没几天他就能适应了新的环境。但在班里经常会听见小朋友哭着过来说:“老师,晨晨打人了”、“老师晨晨打我”,我们也对他进行了全面地观察,有一次,下课了,他叫旁边的一个小男孩陪他玩,那个小男孩没理他,他就过去用拳头重重地敲了人家的头……现在进入大班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听见班上的孩子都叫他:“周老大!”有些鬼机灵还偷偷的拍他马屁,比如,拿小椅子给他座,画画时给他拿油画棒,有时还会从家里带些零食给他等等。

经过调查我发现晨晨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从小父母就离异了,这对晨晨的心理发展早晨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晨晨的继母不喜欢晨晨,晨晨几乎得不到应有的母爱,甚至连他的父亲也不关心他,当晨晨犯错时,父亲才会去关注他,不是大骂一顿晨晨,就是狠狠地打他一顿。可见,父母消极的教养态度和抚养方式都会造成晨晨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而且晨晨平时在家喜欢看一些打斗电视,玩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孩子的一举一动多数是从电视里模仿而来的。 

第一阶段:让晨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家里父母要及时给予晨晨家庭的温暖,要与晨晨多进行心理沟通,语言要温和友善,让晨晨感觉到父母是爱他的,父亲不能再以打骂来责备孩子,要先了解犯错的原因,然后再来解决问题,引导他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同事要建立良好地亲子关系,父母一定要密切注意自己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积极关心、爱护他。

第二阶段:让晨晨感受到幼儿园的温馨

首先要提高晨晨的认知水平,让他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攻击、伤害别人是不对的,逐步学会约束自己。教师平时要用正确的方式老引导晨晨,让他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可以在平时的角色扮演活动中让晨晨来扮演积极的角色,让他体会到积极向上,讲文明、讲礼貌的人才是大家喜欢的形象。也可以在平时让晨晨做做小组长,小帮手,这样不但能让他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三阶段:让晨晨适当的情绪宣泄

一旦发现晨晨有了消极的情绪可以给他提供些沙包让他尽情的投掷,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放些饼干桶让他用木棒尽情的敲打从而宣泄情绪,直到他发泄完,这样晨晨不但不会对周围的人或事造成伤害,同时通过发泄也有利于晨晨的身心健康。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与矫正,晨晨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这种经常打人的行为。现在,他很少打小朋友了,有时不小心又犯了老毛病,他也会及时向小朋友道歉的。而且,经常帮老师和同伴做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相当普遍,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攻击性行为,只不过是有的表现比较明显,有的表现出来较少而以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从这点出发,我们平时应更多地注重其非攻击性表现,因为这类幼儿的成长中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些。

通过这件事情以后,可以更加的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让幼儿无处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及理解,有利于拉近幼儿心灵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明白一些是非观,从而漫漫地减少攻击性行为。